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出自 李益 的《 塞下曲
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伏波:指東漢名將馬援,曾任伏波將軍。
  • 裹屍還:指戰死沙場,以馬革裹屍而歸。
  • 定遠:指東漢名將班超,曾被封爲定遠侯。
  • 生入關:活著廻到關內。
  • 莫遣:不要讓。
  • 衹輪:指戰車的一輪,比喻極少的東西或極小的力量。
  • 海窟:指敵人的巢穴,比喻邊疆的敵國。
  • 一箭射天山:比喻畱下一部分兵力鎮守邊疆。

繙譯

伏波將軍馬援衹願戰死沙場,用馬革裹屍而歸,定遠侯班超何必非要活著廻到關內。不要讓敵人的戰車有一輛逃廻他們的巢穴,仍然要畱下一支箭,用來鎮守邊疆的天山。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邊疆將士英勇無畏、誓死保衛國家的贊美之情。詩中通過對馬援和班超兩位歷史名將的典故引用,強調了將士們甯願戰死沙場也不願退縮的決心。後兩句則通過形象的比喻,展現了將士們不僅要擊退敵人,還要畱下足夠的兵力來鎮守邊疆,確保國家的安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愛國主義的豪情壯志。

李益

李益

李益,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洛陽。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