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老鹽工住的草房又窄又矮,六月炎天竈火熬鹽真難耐。
走出門在太陽下稍站一會兒,偷得片刻空閒來享受點涼快。
注釋
白頭:指老人。
竈戶:熬鹽的人家。每戶熬得的鹽須向官府交納,摺合充賦稅。
偷閒:偷得一點空閒。這是說在很忙的時候,抽出一點空隙時間。
賞析
這首詩寫酷熱煎熬下的鹽工的痛苦。值得注意的是本詩寫酷熱別具一格。一般來說,在烈日曝曬下是十分難忍的,但是對於六月裏整天守在竈邊熬鹽的老人來說,走到門外太陽下面稍稍喘口氣,就算是“乘涼”了。由此可見,低草房內,熊熊竈火的燻烤悶熱是多麼難耐。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吳嘉紀:清代著名詩人。
- 竈戶:以煮鹽爲業的人。
- 煎鹽:煮鹽。
翻譯
頭髮花白的煮鹽人住在低矮的茅草房裏,在酷熱的六月,守在熊熊烈火旁邊煮鹽。實在難耐了,走出房門來到熾熱的陽光下,對他們而言,能偷得片刻空閒就彷彿如同納涼一般愜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竈戶艱苦的生活。詩的前兩句,「白頭竈戶低草房,六月煎鹽烈火旁」,簡潔生動地勾勒出生活環境與勞作的場景,低矮的草房暗示竈戶生活的貧困,六月酷熱本就難耐,還要在烈火旁煎鹽,其艱辛不言而喻。後兩句「走出門前炎日裏,偷閒一刻是乘涼」則奇峯突起,本以爲走出門是爲了乘涼,卻發現外面也是炎日,然而即使如此,對飽受煎熬的竈戶來說,這偷得的片刻空閒也成了難得的「乘涼」時刻,深刻地反映出竈戶在極度困苦環境下的無奈與對片刻喘息的珍視,表達出詩人對竈戶艱難生活的同情。整首詩語言質樸卻力透紙背,將殘酷的現實直白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