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

出自 范成大 的《 蝶戀花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
拼音

譯文

春來,綠水新漲一篙深,盈盈地漲平了水面。水邊芳草如茵,鵝兒的腳丫蹒跚,鮮嫩的草色,在微風習習吹拂裏,染綠了河塘堤岸。畫船輕緩移動,繞着九曲水灣遊轉,望去,橫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卻又像啓船時一樣遙遠。 江南水鄉,春寒遲遲農事也晚。村北,村南,穀雨時節開犁破土,將田耕種遍。春麥已結秀穗隨風起伏連崗成片,山岡上桑樹茂盛,桑葉賣家很賤,轉眼就可以,品嚐新面,收取新繭。

注釋

畫舫:綵船。 夷猶:猶豫遲疑,這裏是指船行遲緩。 橫塘:在蘇州西南,是個大塘。 穀雨: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清明之後。 看看:轉眼之間,即將之意。 江國:水鄉。 寒:指水冷。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詞,描繪出一幅清新、明凈的水鄉春景,散發著濃鬱而恬美的農家生活氣息,自始至終有流露出鄉村景色人情淳樸、寧靜、合皆,讀了令人心醉。 詞的上闋向讀者講述了一幅早春水鄉的五彩畫面。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一篙」,是指水的深度,「池漲一篙深。」「添水面」,有兩重意思,一是水面上漲二是水滿後面積也大了。「鵝兒」,小鵝,黃中透綠,與嫩草色相似。「綠」,就是「綠柳纔黃半未勻」那樣的色調。春水漲滿,一直浸潤到岸邊的芳草;芳草、鵝兒在微風中活潑潑地抖動、遊動,那嫩嫩、和諧的色調,透出了生命的温馨與活力;微風輕輕地吹,吹綠了河岸,吹綠了河水。 「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畫舫」,彩船。「夷猶」,猶豫遲疑,這裏是指船行遲緩。「橫塘」,在蘇州西南,是箇大塘。江南水鄉河渠縱橫,灣道也多。作者乘彩船往橫塘方向遊去,河道曲折多灣畫舫緩慢行進。看著前方的塔近了,其實還遠。這就象俗語所説「望山走倒馬」,那水面上的小鵝,其實,作者幷不急於到塔邊,所以對遠近幷不在意,此時更使他欣悅的倒是一路好景致。便很令人疼愛畱連。這兩句寫船行,也帶出了沿途風光,更帶出了自己盎然興趣。全詞歡快氣氛也由此而興。 詞的下闋寫到農事,視野更加開闊了。如此寫,旣與上闋緊密相聯,又避免了重復。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谷雨纔耕遍。」「江國」,水鄉。「寒」指水冷。旱地早已種植或翻耕了,水田要晚些,江南農諺曰:「清明浸種(稻種),谷雨下秧。」所以「耕遍」正是時候。著一「纔」字,這不緊不慢的節奏見出農事的輕鬆,農作的井然有序。「村北村南」耕過的水田,一片連著一片,眞是「村南村北皆春水」、「綠遍山原白滿川」,一派水鄉風光現於讀者面前,雖然農事緊張或更可説繁重,但農民們各得其樂,一切進行得有條不紊。 「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秀麥」,出穗揚花的麥子。「面」當爲炒面,將已熟未割的麥穗摘取下來,揉下麥粒炒乾硏碎,取以嘗新,現代農村仍有此俗。這兩句是寫高地上景象,雖然水稻剛剛下種,但漫岡遍野的麥子拔穗了,蠶眠,桑葉也便宜了,農桑豐收在望。所以下面寫道:「看看嘗面收新繭」。「看看」,即將之意,透著津津樂道、喜迎豐收的神情。下闋寫田園,寫農事,流露出對農家生活的認同感、滿足感。 本詞是一首田園詞,體現了田地間春意盎然的一幕,筆調清新愉悅,將景物與農事描寫得自然連貫,充分表現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長期嚮往之情,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詞作。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諡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 20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