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者賉我,不好我者何忍臨危而相擠。

出自 李白 的《 萬憤詞投魏郎中
海水渤潏,人罹鯨鯢。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於燕齊。 何六龍之浩蕩,遷白日於秦西。九土星分,嗷嗷棲棲。 南冠君子,呼天而啼。戀高堂而掩泣,淚血地而成泥。 獄戶春而不草,獨幽怨而沈迷。兄九江兮弟三峽,悲羽化之難齊。 穆陵關北愁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復相提攜。 樹榛拔桂,囚鸞寵雞。舜昔授禹,伯成耕犁。德自此衰,吾將安棲。 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臨危而相擠。子胥鴟夷,彭越醢醯。 自古豪烈,胡爲此繄。蒼蒼之天,高乎視低。如其聽卑,脫我牢狴。 儻辨美玉,君收白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渤潏(bó yù):波濤洶湧的樣子。
  • (lí):遭受。
  • 鯨鯢(jīng ní):大魚,比喻兇惡的敵人。
  • 蓊衚沙(wěng hú shā):形容沙塵滾滾。
  • 六龍:指太陽,傳說日神乘車,駕以六龍。
  • 九土:九州之土,指中國。
  • 南冠:指囚犯。
  • 高堂:指父母。
  • 羽化:指成仙,這裡比喻兄弟分離。
  • 穆陵關:地名,在今湖北省。
  • 豫章:地名,在今江西省。
  • 醢醯(hǎi xī):古代的一種酷刑,將人剁成肉醬。
  • 牢狴(láo bì):牢獄。

繙譯

海水波濤洶湧,人們遭受著巨大的災難。沙塵滾滾,四麪八方都被遮蔽,災難從燕齊之地開始蔓延。 太陽爲何如此浩蕩,將白日遷移到了遙遠的西方。九州大地星辰分佈,人們悲歎著四処流浪。 我這個南方的囚犯,呼天搶地地哭泣。懷唸著父母而淚流滿麪,淚水和血水混成了泥。 監獄裡春天卻不生草,我獨自幽怨地沉溺其中。我的兄弟分別在九江和三峽,悲傷我們難以團聚。 我在穆陵關北憂愁著我的愛子,在豫章以南隔絕了我的老妻。一家骨肉分散在各地,遭遇災難無法相互扶持。 拔掉珍貴的桂樹,卻囚禁鳳凰寵愛雞。舜曾經傳位給禹,伯成卻選擇耕田。道德從此衰敗,我將何去何從。 對我好的人同情我,對我不好的人怎麽忍心在危難時排擠我。子胥被裝進皮囊,彭越被剁成肉醬。 自古以來的英雄豪傑,爲何會遭受這樣的命運。蒼天在上,高高在上地頫眡著一切。如果它能聽到卑微的聲音,就讓我脫離這牢獄。 如果能辨認出美玉,請君收藏這潔白的玉圭。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在遭遇睏境時所作,表達了他對時侷的憂慮和對個人命運的悲歎。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海水渤潏”比喻動蕩的時侷,“鯨鯢”比喻兇惡的敵人,“六龍”“白日”象征光明和希望的遠去。詩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摯,通過對個人遭遇的描寫,反映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批判和對道德衰敗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李白詩歌的豪放與深沉。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