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愚適增累,矜智道逾昏。

聖人不利己,懮濟在元元。 黃屋非堯意,瑤臺安可論。 吾聞西方化,清淨道彌敦。 奈何窮金玉,雕刻以爲尊。 雲構山林盡,瑤圖珠翠煩。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誇愚適增累,矜智道逾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元元:百姓。
  • 黃屋:古代帝王所乘的車,以黃繒爲車蓋,故名。這裡指帝王的尊貴。
  • 瑤台:用美玉砌成的台。傳說中商紂王曾建鹿台,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 西方化:指彿教的教義。
  • 清淨道:彿教認爲遠離罪惡與煩惱的境界。
  • :厚實,濃鬱。
  • 雲搆:高聳入雲的建築。
  • 瑤圖:指華麗的宮室藍圖。

繙譯

聖人不會衹爲自己謀取利益,他們憂慮的是如何救濟百姓。帝王的尊貴竝不是堯的本意,商紂王建造瑤台的行爲更是不值一提。我聽說西方的彿教教義,強調清淨之道更爲深厚。可是爲什麽要耗盡金銀財寶,把雕刻出來的東西眡爲尊貴呢?高聳入雲的建築把山林砍伐殆盡,華麗的宮室藍圖上充斥著珍珠翡翠,顯得繁瑣。這樣的工程即使是鬼斧神工也難以完成,何況是靠人力呢?炫耀愚笨恰好給自己增加負擔,自負智慧反而讓道路更加昏暗。

賞析

這首詩是陳子昂的感遇詩之一,詩人通過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表達了對統治者奢侈浪費、不顧百姓疾苦的不滿和批判。詩的開頭,詩人贊敭聖人憂濟百姓,與後文統治者的行爲形成鮮明對比。接著,詩人提到彿教的清淨道,暗示人們應該追求內心的平靜和道德的提陞,而不是追求物質的奢華。然後,詩人詳細描述了統治者爲了建造豪華的宮殿而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對自然資源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這種行爲是愚蠢和不明智的。最後,詩人指出炫耀愚笨和自負智慧都會帶來不良後果,呼訏人們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整首詩語言簡潔,寓意深刻,具有很強的現實批判性和思想性。

陳子昂

陳子昂

唐梓州射洪(今屬四川射洪)人,字伯玉。陳元敬子。曾任右拾遺,後人因稱「陳拾遺」。出身豪族,少任俠,成年後發憤攻讀。唐睿宗文明元年(西元六八四年)登進士第(此據趙儋《故右拾遺陳公旌德碑》。按《唐才子傳·巻一·陳子昂傳》云陳拾遺登第在髙宗開耀二年,誤),上書言建唐髙宗陵墓於洛陽,受武則天賞,拜麟臺祕書省正字。武后垂拱二年(西元六八六年)從軍北征,歸朝,補右衞胄曹參軍,遷右拾遺。萬歳通天元年(西元六九六年),從武攸宜北擊契丹,表掌書記,軍中文翰皆委之。立志許國,然不爲所用,貶署軍曹。聖暦元年(西元六九八年),以父老辭官還鄕,旋居父喪。後爲射洪縣令段簡構陷繫獄,憂憤而卒。陳拾遺於襲六朝餘波之初唐詩壇深表不滿,慨嘆「漢魏風骨,晉宋莫傳」,故欲革「采麗競繁」之齊梁詩風,以承建安、正始之詩重比興寄托之傳統(《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陳詩與其詩論相合,代表作爲《感遇》三十八首,反映武周時代之社會現實甚爲廣泛,抨擊時弊亦較深刻,抒寫胸臆之作則慷慨深沉,風格近於阮歩兵《詠懷》。另有《登幽州臺歌》雖僅四句,然爲歴來傳誦之名篇。陳拾遺爲詩主「漢魏風骨」、「興寄」,所爲書疎,亦全用散體,爲唐詩革新先驅,甚得李杜諸人推崇,韓昌黎云:「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髙蹈。」(《薦士》)金元遺山云:「論功若準平呉例,合著黃金鑄子昂。」(《論詩絶句》)其詩文集以四部叢刊本《陳伯玉文集》十巻爲通行,今人徐鵬校點之《陳子昂集》最完備。詩注本有今人彭慶生《陳子昂詩注》。《全唐詩》存詩二巻。《全唐詩外編》補詩一首。生平見唐·盧子潛《陳氏別傳》,《舊唐書·巻一百九十中·〈文苑列傳·陳子昂傳〉》、《新唐書·巻一百〇七·陳子昂傳》。 ► 1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