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
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
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
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
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牀。
拼音
譯文
韻譯
清早十二樓宮女都在忙梳妝,在望仙樓上盼望臨幸的君王。
宮門上的金獸含鎖冷冷清清,聽着水滴銅龍覺得白日太長。
梳完雲髻還要對着鏡子修飾,換上華貴的羅衣又添上芳香。
傍晚遠遠地窺望正殿簾開處,袍袴宮女正爲君主清掃御牀。
散譯
十二樓的宮女,清晨都忙着刻意梳妝,她們在望仙樓上翹盼,等候臨幸的君王。獸形的門環冰冷,整天緊緊地鎖上,銅龍緩緩滴水,白晝異樣地漫長。梳理好烏雲般的髮髻,又對着明鏡再三端詳,把羅衣重新更換,濃濃地薰得芳香。遠遠窺見正殿裏掀開簾幕,穿着短袍繡袴的宮女在打掃御牀。
注釋
十二樓:《史記·封禪書》:“黃帝時爲五城十二樓,以侯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此指後宮樓臺。曉妝:晨起梳妝打扮。
望仙樓:唐內苑有望仙樓。元稹《連昌宮詞》:“上皇正在望仙樓,太真同憑欄杆立。”又會昌五年唐武宗於神策軍建望仙樓。此用成詞。
金獸:指鍍金的獸形門環。
水滴銅龍:龍紋漏壺。漏壺爲古時計時器,盛沙或水,有標尺刻度,沙水由細口漏出,刻度漸顯以計時。
雲髻(jì):高聳的髮髻。
羅衣:指輕軟絲織品製成的衣服。
正殿:此指後宮正殿,在中央,是君王正寢。
袍袴(kù)宮人:穿袍着褲的宮人,爲任事役的低級宮女。袴,同“褲”。御牀:皇帝用的坐臥之具。
序
這是一首宮怨詩,內容是代寫宮妃的怨恨的。詩一落筆就寫宮妃企望君王來幸,然而從早到午,百般打扮卻不見皇帝到來,於是越發覺得度日如年。最後發覺宮人打掃御牀,說明皇上準備降幸正宮,企望已經破滅,猛然覺得自己遠不及那些灑掃的宮女接近皇上,心裏益加怨恨。
全詩對人物的心理狀態,刻畫極其細膩、逼真。首聯總寫望幸之意以後,以下三聯即把這種“望”的心情,融化在對周圍環境的描畫,對人物動作的狀寫,以及對人物間的外境的反襯之中,生動地反映了宮妃們的空虛苦悶。
賞析
宮怨是唐詩中屢見的題材。薛逢的這首《宮詞》,從望幸着筆,刻畫了宮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獨特風格。
詩的首聯,即點明人物身份和全詩主旨:“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詩中用“十二樓”、“望仙樓”代指宮妃的住所,非實指,是取其“候神”、“望仙”的涵義。這兩句是說,宮妃們在宮樓之上,一大早就着意梳妝打扮,像盼望神仙降臨一樣企首翹望着君王的恩幸。
頷聯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渲染,烘托望幸之人內心的清冷、寂寞:“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這兩句說,宮門上那獸形門環被緊緊鎖住,那龍紋漏壺水滴聲聲。上句“冷”字,既寫出銅質門環之冰涼,又顯出深宮緊閉之冷寂,映襯出宮妃心情的淒冷。下句“長”字,通過宮妃對漏壺中沒完沒了的滴水聲的獨特感受,刻畫出她晝長難耐的孤寂無聊的心境。
頸聯通過宮妃的着意裝飾打扮,進一步刻畫她百無聊賴的心理。“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是說剛剛梳罷那濃密如雲的髮髻,又對着鏡子端詳,惟恐有什麼不妥貼之處;想再換一件新豔的羅衣,又給它加薰一些香氣。這一聯將宮妃那盼望中叫人失望、失望中又懷着希望的心理狀態,刻畫得十分逼真。“望”的時間越長,越叫人心情難堪,說是沒指望吧,又懷着某種期待;說是有希望吧,望眼欲穿,實在渺茫。罷梳復又對鏡,換衣重又添香,不過是心情煩亂無聊和想望之極的寫照。
末聯寫宮妃“望”極而怨的心情,不過這種怨恨表達得極其曲折隱晦:“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牀”。“袍袴”,指穿短袍繡袴的宮女。“遙窺”二字,表現了妃子複雜微妙的心理:我這尊貴的妃子成日價翹首空望,還倒不如那灑掃的宮女能接近皇帝!又表明,君王即將臨幸正殿,不會再來的了。似乎有一種近乎絕望的哀怨隱隱地透露出來。
這首詩對人物心理狀態的描寫極其細膩、逼真。自首聯總起望幸之意後,下三聯即把這種“望”的心情融於對周圍環境的描畫、對人物動作的狀寫和對人物間的處境的反襯之中,生動地反映了宮妃們的空虛、寂寞、苦悶、傷怨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