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衡山北,摘蘭沅水東。

出自 南北朝范雲 的《 別詩 · 其二
孤煙起新豐,候雁出雲中。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別君河初滿,思君月屢空。 折桂衡山北,摘蘭沅水東。 蘭摘心焉寄,桂折意誰通。
拼音

譯文

孤煙從新豐升起,遷飛的大雁離開了雲中。金城的衰草籠罩着寒霧,玉門的樹葉在風裏凋落。和你離別的時候河水剛剛滿盈(或指銀河?),分別的日子裏,我常常在空明的月光下思念你。我從衡山的北面折來芳桂,又從沅水東岸摘下了蘭花。可是採下的蘭花芳桂時的情懷又怎樣傳達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新豐:縣名。漢高祖七年(公元前 200 年)置,唐廢。治所在今陝西省臨潼區東北。
  • 金城:古郡名。漢置,治所在允吾(今甘肅永靖西北湟水南岸)。
  • 玉門: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磐城。
  • 折桂:折斷桂花,比喻科擧及第。桂,guì。
  • 摘蘭:採摘蘭花。

繙譯

孤單的菸霧在新豐陞起,等候的大雁從雲中飛出。 草木在金城的霧氣中顯得低矮,樹木在玉門關的風中凋零。 與你分別時河水剛剛滿漲,思唸你時月亮屢次虧空。 在衡山北折斷桂花,在沅水東採摘蘭花。 採下的蘭花心裡能寄托給誰,折斷的桂花枝又有誰能領會心意。

賞析

這首詩以景色描寫開篇,通過“孤菸”“候雁”“草低”“木下”等景象營造出一種孤寂、淒涼的氛圍。接著敘述與友人分別後的思唸,河水滿漲與月亮虧空的描寫增添了時光流逝之感。“折桂”“摘蘭”則進一步表達對友人的深情以及心意無人理解的無奈。整躰意境深邃,情感真摯,將離別後的愁緒與思唸展現得淋漓盡致。

范雲

南朝梁南鄉舞陰人,字彥龍。六歲時隨其姑父袁叔明讀《詩》,「日誦九紙」。八歲時遇宋豫州刺史殷琰,彥龍從容對答,卽席作詩,揮筆而成。起家齊郢州西曹書佐。齊初,與梁武帝、沈休文、謝玄暉等幷為南朝齊竟陵王「西邸八友」。齊武帝永明十年(西元四九二年)出使北魏,與蕭彥瑜使北魏,魏孝文帝稱之。還遷零陵內史。深為明帝所知。為始興內史,安撫邊民,施行德政,盜賊斂迹,商賈露宿,郡稱神明。齊末,梁武帝起兵,彥龍參贊帷幄,拜黃門侍郎。入梁,封霄城縣侯,遷散騎常侍、吏部尙書,官至尙書右僕射。居官能直言勸諫,天監二年(西元五〇三年)病故,享年五十三歲。梁武帝爲之流涕,卽日御駕臨殯。追侍中、衞將軍,賜謚曰文。彥龍善屬文,長五言詩,詩風清淺婉轉。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