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盛文史,群彥今汪洋。

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 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 煩痾近消散,嘉賓復滿堂。 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 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 鮮肥屬時禁,蔬果幸見嘗。 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 吳中盛文史,羣彥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豈曰財賦彊。
拼音

譯文

衛士的畫戟排列如森林,內室滿是燃香的芬芳。海上忽然間起了風雨,池閣變得適意而清涼。煩熱和疾病都已消散,更有嘉賓坐滿在高堂。慚愧啊,我的居室竟這樣華麗,卻不曾見百姓有多麼安康。通曉自然之理能分辨是非,天性通達就物我兩忘。葷腥不宜於盛夏的時光,請大家把蔬菜和水果品嚐。我俯首飲下一杯酒,擡頭敬聽各位金玉般聲韻優美的文章。心情歡暢身子也變得輕捷,我真想要凌風飛翔。蘇州有衆多才士,俊秀的人物濟濟一堂。我明白都市所以宏大,並非多物產而是盛於文章。

注釋

郡齋:指蘇州刺史官署中的齋舍。 燕:通“宴”。 兵衛:持執兵器的侍衛。 森:密密地排列。 畫戟:因飾有畫彩,稱畫戟,常用作儀仗。唐刺史常由皇帝賜戟。戟,一種能直刺橫擊的兵器。 燕寢:本指休息安寢的地方,這裏指私室,即上“郡齋”。此燕字也通“宴”,但義爲休息。 清香:室中所焚之香。唐李肇《國史補》云:“韋應物立性高潔,鮮食寡慾,所在焚香掃地而坐。” 海上:指蘇州東邊的海面。 煩痾(kē):指因暑熱產生的困頓煩躁。痾,本指疾病。 居處崇:地位顯貴。 斯民康:此地的百姓安居樂業。 理會:通達事物的道理。 達:曠達。 形跡:指世俗禮節。 時禁:當時正禁食葷腥。 幸:希望,這裏是謙詞。 聆:聽。金玉章:文采華美、聲韻和諧的好文章。這裏指客人們的詩篇。 神歡:精神歡悅。 吳中:蘇州的古稱。 羣彥:羣英。 汪洋:原意水勢浩大。這裏指人才濟濟。 大藩:這裏指大郡、大州。藩,原指藩王的封地。 財賦彊:安史之亂後,天下財賦,仰給於東南。蘇杭一帶是中央財政的重要支撐。

這是一首寫與文士宴集並抒發個人胸懷的詩。詩人自慚居處高崇,不見黎民疾苦。全詩議論風情人物,大有長官胸襟。敘事,抒情,議論相間,結構井然有序。

賞析

這是韋應物晚年,任蘇州刺史時所作。燕集詩,是一種“應用詩”,應酬意味甚重,然而這首詩卻不同凡響。它既十分得體,又典型地表現了詩人當時領袖東南詩壇的氣度,及其淡遠中見閒雅雍容之致的創作個性。此詩可分成四個層次。 第一層爲開頭六句,寫宴集的環境,突出“郡齋雨中”四字。兵衛禁嚴,宴廳凝香,顯示刺史地位的高貴、威嚴。然而這並非驕矜自誇,而是下文“自慚”的原由。宴集恰逢下雨,不僅池閣清涼,雨景如畫,而且公務驟減,一身輕鬆。再加上久病初愈,精神健旺,面對嘉賓滿堂,詩人不禁喜形於色。寥寥數句,灑脫簡勁,頗有氣概。 第二層爲“自慚”以下四句,寫宴前的感慨。“自慚居處崇”,不單指因住處的高大寬敞而感到慚愧,還包括顯示刺史地位的“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等因素在內,因爲這些更使韋應物感到了自身責任的重大。當然,“未睹斯民康”——人民生活的艱難困苦是觸發他“自慚”的最爲直接的原因。詩人從儒家仁政愛民的思想出發,自覺地將“斯民”之康跟自己的華貴、威嚴及“居處崇”對比,這是很自然的。他以前早就說過“身多疾病思田裏,邑有流亡愧俸錢”(《寄李儋元錫》)和“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觀田家》)等語,把自己所得俸祿與農民的辛勤勞動聯繫起來,把自己的地位和自己的責任聯繫起來,爲自己的無功受祿而深感慚愧,深感不安,這種深刻的認識,來自他歷年擔任地方官所得到的感性印象。 但是又將宴飲享樂了,解決這種心理上的矛盾,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老莊思想了,於是,“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會老莊之理而遣送是非,達樂天知命之性而忘乎形跡,用這種思想去麻痹自己,可以暫時忘懷一切,心安理得地宴集享受,不必再受良心的譴責。韋應物亦不能免給。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通病。 第三層爲“鮮肥”以下六句,寫詩人對這次宴集的歡暢體會。這次宴會,正值禁屠之日,並無魚肉等鮮肥食品上桌,而是以蔬果爲主。這說明與宴者的歡樂並不在吃喝上,而是在以酒會友、吟詩作賦上。詩人得意洋洋地說:“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他一邊品嚐美酒,一邊傾聽別人吟誦佳句傑作,滿心歡快,渾身輕鬆,幾乎飄飄欲仙了。 第四層爲最後四句,詩人悟得,自己拜領君命守土大藩,治理東南財賦之地,其實還不足幸,最幸運的是東南人傑地靈,文史興盛。這一結尾既承上申足情趣,又隱含作爲州守,當以文教興邦的深意,而在結構上,更上應全詩的樞紐——“煩痾”至“未睹”四句,在切合燕集詩體制的同時,有無盡餘味。 這首詩不僅藝術水平較高,更表現了作者居安思困的襟懷。“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推己及人,居安思困,一飯不忘來處,這是他關心民情、搞好政務的動力。而這,正是《詩經》以來“緣情體物”的優良傳統的繼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郡齋(jùn zhāi):郡守的府第。
  • 燕寢(yàn qǐn):臥室。
  • 疴(kē):病。
  • 彥(yàn):指有才學的人。

繙譯

郡府的公堂裡衛士持著畫戟,顯得威嚴森然,內室中凝聚著清幽的香氣。海上忽然間起了風雨,使得池邊樓閣變得十分涼爽逍遙。心中的煩悶病痛近乎消散,嘉賓們又再次滿堂相聚。我慙愧自己所処的地位過高,卻沒有看到百姓們的安康。如果能領會事理,是非自然能排解,性情曠達就會忘卻世俗的行爲。如今正逢鮮美的魚肉類食物被禁止食用的時節,還好能嘗到一些蔬菜水果。我頫身飲下一盃酒,仰頭聆聽各位才子美好的詩篇。精神愉悅身躰也自然變得輕松,心情暢快倣彿想要淩風飛翔。吳地曏來以文史之盛著稱,衆多才士如汪洋大海般滙聚。這才知道這大州大郡的地方,哪裡衹是財源賦稅強大呢,更是人文薈萃之地啊!

賞析

這首詩是韋應物在郡齋中與文士們宴集時所作。詩的開頭描繪了郡齋的環境和氛圍,展現出一種威嚴與清幽竝存的景象。接著,詩人提到自己的病痛因聚會的歡樂而減輕,同時也表達了對百姓安康的關注,躰現了他的憂民之心。在詩中,詩人還表達了對事理的領悟和對曠達性情的追求。後麪描寫了宴會上的食物和飲酒聆聽詩篇的情景,表現出歡樂的氛圍和文人雅士們的才情。最後,詩人強調了吳地的文化繁榮,贊美了此地的人才濟濟。整首詩意境清新,情感豐富,既展現了宴會的歡樂場景,又蘊含了詩人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作品。

韋應物

韋應物

韋應物,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