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家蘭室桂爲梁,中有鬱金囌郃香。

出自 南北朝蕭衍 的《 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 十五嫁於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 盧家蘭室桂爲梁,中有鬱金蘇合香。 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
拼音

注釋

河:指黃河。洛陽距黃河很近,故以此起興,引出下句。 綺(qǐ):有花紋的絲織品。《正字通·系部》:“織素爲文者日綺。” 南陌頭:南邊小路旁。 盧郎婦:一作“盧家婦”。 字阿侯:原作“似阿侯”,據《玉臺新詠》、《藝文類聚》改。 蘭室: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稱。猶“蘭閨”、“香閨”。 桂作梁:形容居室華貴芳香。桂,桂樹,極芳香;梁,屋樑。 鬱金:名貴的香料,出古大秦國(古羅馬帝國); 蘇合:名貴的香料,出古大食國(古波斯帝國)。 絲履(lǚ):繡花絲鞋,是古時富有的標誌。漢桓寬《鹽鐵論》即謂“今富者常踏絲履”。 五文章:五色花紋。一說,五,古作“夏”,有縱橫交互之章,亦通“午”,一縱一橫交錯。 掛鏡:古代鏡子常掛於壁上,故稱“掛鏡”。 平頭奴子:不戴冠巾的奴僕。 擎(qíng):一作“提”。 履箱:不詳何物,一說爲藏履之箱,亦可指鞋子和箱子。 望:怨、怨恨。 東家王:指東鄰姓王的意中人。按:唐上官儀、元稹、李商隱、韓俚諸人詩文都指實“東家王”爲王昌。元稹《箏》:“莫愁私地愛王昌。”李商隱《代應》:“本來銀漢是紅牆,隔得盧家白玉堂。誰與王昌通消息,盡知三十六鴛鴦。”據《襄陽耆舊傳》:“王昌,字公伯,爲東平相散騎,早卒。婦任城王曹子文女。”而詳詩意,此“東家王”當非富貴者。

《河中之水歌》被收入《樂府詩集·雜歌謠辭》,題爲梁武帝蕭衍作。《玉臺新詠》、《藝文類聚》均作無名氏作。此詩以莫愁女爲題材。莫愁在六朝極爲有名,亦有種種不同記載。此篇中謂其洛陽人。大約是南朝樂府中美女的泛稱,如漢樂府中的羅敷一樣。《河中之水歌》塑造了莫愁美麗率真的形象。全詩格調明快,文辭富豔,含蓄有致,用韻靈活對偶較爲工整。

賞析

《河中之水歌》是首敘事古詩,塑造了莫愁美麗率真的形象。關於莫愁有兩種說法。一指石城莫愁,《舊唐書·音樂志二》:“《莫愁樂》出於《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故歌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石城在今湖北;另一種說法指洛陽莫愁,爲盧家婦。此樂府詩所詠爲洛陽莫愁。詩歌開頭用比興手法,第三句到十二句描寫莫愁的生活經歷,寫法與樂府古辭(《孔雀東南飛》)開頭描寫劉蘭芝的形象相似:“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爲君婦,心中常苦悲。”莫愁比之劉氏更具民間女子的氣質。“採桑南陌頭”化用古辭《陌上桑》中羅敷形象的內蘊,含蓄寫出莫愁的俏麗和勤勞。最後兩句寫莫愁不貪戀富貴的超俗性格。全詩格調明快,文辭富豔,含蓄有致。且壓韻規律,對偶基本工整,明顯帶有文飾的痕跡。 全詩十四句中,連用十二句鋪敘其生活環境之無比優裕,簡直讓人豔羨不已,感嘆人生富貴,至此無以復加。然而就在讀者可能產生錯覺誤解之時,詩筆突然急轉,一句“恨不嫁與東家王”點明題旨。詩的民歌風味極濃。首句以河水東流起興引出洛陽女兒,饒有趣味。述莫愁經歷,排比鋪敘,同《焦仲卿妻》蘭芝“十三能織素”一段頗有淵源。語言通俗明快、流走自然,更見民歌特色。
蕭衍

蕭衍

即蕭衍。南朝梁開國君主。南蘭陵人,字叔達,小字練兒。仕齊爲雍州刺史,鎮守襄陽。齊末,皇室內亂,起兵入京,獨攬政權,封樑王,旋廢齊和帝自立,改國號樑。即位後,重儒興學,改定“百家譜”,設謗木,斷貢獻,政甚可觀。後重用士族,信奉佛教,大建寺院,並三次捨身同泰寺。中大同二年,接納東魏叛將侯景歸降,旋又許東魏求和,景疑作亂,京都陷,飢困而死。在位四十八年,廟號高祖。擅長文學,精樂律,善書法,著述甚多,已佚,明人輯有《梁武帝御製集》。 ► 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