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流水草連雲,看看是、斷腸南浦。
滿眼東風飛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連雲,看看是、斷腸南浦。
檀板未終人去去。扁舟在、綠楊深處。手把金尊難爲別,更那聽、亂鶯疏雨。
拼音
譯文
暮春時節,東風吹拂,眼前盡是飛舞的柳絮,好像在催人啓程。遠望開去,落花流水,芳草連天。看着看着,彷彿是腸斷南浦。
檀板一曲,歌聲縈耳踏上行程。轉眼間一葉扁舟已駛向綠楊深處。送行之人手把酒杯,送別之情難以訴說;也更不忍心聽那黃鶯亂啼,疏雨滴瀝。
注釋
夜行船:詞牌名,《太平樂府》、《中原音韻》、元高拭詞,俱注雙調。黃公紹詞,名《明月棹孤舟》。雙調五十五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韻。
行色:行旅。
南浦:送別之處。《文選》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李善注:“《楚辭》曰:‘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檀板:檀木製成的拍板,此處代指樂曲。
人去去:謂友人即將離去。
那聽:哪裏還有心思去聽。
序
《夜行船·滿眼東風飛絮》是宋代詞人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該詞上片寫景,通過描寫柳絮、落花等晚春景象,渲染出離別氣氛;下片描寫人物分別時的活動,扁舟向遠處移動,船上之人手握酒杯難以釋懷;全詞情景交融,以景託情,將作者對友人依依不捨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賞析
上片首先展現的是一派晚春景象,“滿眼東風飛絮”六字,讓人感受到了作者內心的煩亂,這就把惜別的主基調定了下來。隨後直言在日暮的短亭中,友人的離去已近在眼前。“短亭春暮”一語而三義。既點明離別,又交代了離別的時間、地點。然後宕開一筆,寫更爲廣闊的暮春景色;遠遠看去,落英片片,被無情的流水捲到遠方,青草連雲,一片悽迷之象。再遙望南浦,更加令人腸斷。整個上片,柳絮、落花、芳草、流水、短亭、南浦等意象都充滿了傷別傷懷的意味,離愁濃厚。
下片寫告別的場景,就在渡口前,主人公爲友人設下宴席,請來歌伎,可惜此時情緒煩亂,歌還沒唱完,友人便頻頻道別,走向綠楊深處的舟船。天上下起了小雨,更增重了主人公內心的陰鬱:若在尋常時日,細雨黃鶯,或許是最美的景緻,可今天不是,因爲與友人分別的惆悵,已使主人公沒有了絲毫的閒情逸致。結二句以遞進手法加倍寫離情。而“亂鶯疏雨"與開篇“東風飛絮”相圓合,始終是惱人的景色,煩亂的心緒。
以景託情,是該詞最明顯的特點。詞中描繪的景色,如果不是在送別的背景下,或許很令人賞心悅目,一旦加入了離情別緒,這些景緻便都變得興味索然,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比如連雲的碧草,青綠的楊柳,還有疏雨中鳴囀的鶯聲等。然而與滿眼飛絮、落花流水的場景結合起來,讓人感受到的,便都是離別時的愁腸了。全詞刻畫細緻入微,情景交融,亦爲送別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