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千樹桑,一浦芙蓉花。
手植千樹桑,文杏作中樑。
頻年徭役重,盡屬富家郎。
富家田業廣,用此買金章。
昨日門前過,軒車滿垂楊。
歸來說向家,兒孫竟諮嗟。
不見千樹桑,一浦芙蓉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文杏:杏樹的一種,這裏指杏樹的木材。
- 中梁:房屋的正樑,即主樑。
- 頻年:連年,多年。
- 徭役:古代國家徵派給百姓的勞役,如修路、築城等。
- 金章:這裏指官職或榮譽的象徵,可能是指通過買官獲得的官職。
- 軒車:古代的一種有帷幕的車,多爲貴族所乘。
- 垂楊:垂柳。
- 諮嗟:嘆息,感嘆。
- 浦:水邊。
- 芙蓉花:荷花。
翻譯
親手種植了千棵桑樹,用杏樹的木材做成了房屋的主樑。 連年來徭役繁重,這些桑樹都歸了富家子弟。 富家擁有廣闊的田地產業,用這些桑樹換取了官職。 昨天從門前經過,看到垂柳旁停滿了貴族的軒車。 回家後向家人說起這件事,兒孫們都嘆息不已。 再也看不到那千棵桑樹,只有水邊盛開的荷花。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田翁的口吻,反映了唐代社會貧富懸殊和徭役之苦。詩中,「手植千樹桑」展現了田翁的辛勤勞動,而「頻年徭役重」則揭示了農民沉重的負擔。後文「盡屬富家郎」和「用此買金章」揭示了社會的不公,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結尾的「不見千樹桑,一浦芙蓉花」形成了鮮明對比,表達了田翁對過去勞動成果的懷念和對現狀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