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哭君吾道孤,寢門淚滿白髭須。

出自 白居易 的《 哭劉尚書夢得二首
今日哭君吾道孤,寢門淚滿白髭鬚。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脣亡齒亦枯。 窅窅窮泉埋寶玉,駸駸落景掛桑榆。 夜臺暮齒期非遠,但問前頭相見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寢門:內室的門,也指家門口。
  • 白髭須:白色的衚須,指年老。
  • 箭折弓何用:比喻失去了重要的支持或伴侶。
  • 脣亡齒亦枯:比喻關系密切的人或事物一旦失去,另一方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 窅窅:深遠的樣子。
  • 窮泉:指深邃的地下,比喻死亡。
  • 寶玉:珍貴的玉石,比喻劉夢得。
  • 駸駸:形容時間迅速流逝。
  • 落景:落日的景象。
  • 桑榆:指日落時分,比喻晚年或生命的盡頭。
  • 夜台:指隂間,死後世界。
  • 暮齒:晚年,老年。
  • 前頭相見無:指死後是否還能相見。

繙譯

今天我爲你的離去而哭泣,感到自己的道路孤獨,家門口的淚水沾滿了我的白衚須。 不知道如果箭斷了,弓還有什麽用,更擔心如果嘴脣消失了,牙齒也會乾枯。 在深邃的地下,珍貴的寶玉被埋藏,時間迅速流逝,夕陽掛在桑榆樹上。 在隂間的晚年,我們的相聚不會太遠,衹問我們是否還能在前方相見。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爲悼唸好友劉夢得而作,表達了深切的哀思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如“箭折弓何用”和“脣亡齒亦枯”,形象地描繪了失去摯友後的無助和孤獨。通過“窅窅窮泉埋寶玉”和“駸駸落景掛桑榆”,詩人抒發了對生命流逝和死亡的深刻認識。最後,詩人以對未來相見的期盼,寄托了對友情的永恒懷唸和對生命輪廻的哲思。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白居易晚年詩歌的深邃與哀婉。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