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

出自 無名氏 的《 武侯廟
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曰又曛。 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 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雲。 正統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
拼音

譯文

劍江的春水啊,洶涌而明凈;五丈原的太陽,也衹賸餘影。 原有基業還未能由劉禪控制,巨星隕落,你已經病死軍營。 南陽祠堂,衹賸下枯黃的秋草;西蜀關山,也籠罩在暮雲之中。 漢室正統未續,名聲流傳萬古,不要以成和敗,論列三國英雄。

注釋

武侯:即諸葛亮,三國蜀漢的政治家、軍事家,輔佐劉備建立蜀漢,任丞相。劉禪繼位後,封爲武鄉侯。建興十二年,病死於五丈原。 劍江:水名,在四川劍州(治所在今四川劍閣縣)北。 沄沄:江水涌動的樣子。 五丈原:古地名,在今陝西岐山縣。 曛:昏暗。 後主:即劉禪。 「大星先已落前軍」句:謂諸葛亮之死。《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晉陽秋》曰:「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西南流,投於亮營。三投再還,往大還小,俄而亮卒。」 南陽祠宇:據傳諸葛亮躬耕於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西南臥龍崗),這裏也有武侯廟等古迹。 正統:南宋後,三國中奉蜀漢爲正統。

《武侯廟》是明代無名氏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也有說作者爲楊慎的。這既是一首憑弔詩,又是一首詠史詩。首聯從諸葛亮在世時活動的重要地點入筆,濃縮了諸葛亮由生至死的過程;頷聯直接揭示諸葛亮壯志未酬的哀傷;頸聯又掉轉筆鋒,描繪淒涼迷茫的景色,烘托了作者的哀傷和痛惜;尾聯客觀而又公允地爲諸葛亮的一生作出的評價。這首詩集中向諸葛亮表達了崇敬仰慕之情。全詩情韻聲律,皆合文旨。

賞析

這既是一首憑弔詩,又是一首詠史詩。這首詩集中向諸葛亮表達了崇敬仰慕之情,也指出蜀漢事業的敗亡在於劉禪。 首聯從諸葛亮在世時活動的重要地點入筆,展開題武侯廟全詩。劍江是諸葛亮率軍北伐必經之處,五丈原則是他損命之地。這兩個極富典型意義的地點,濃縮了諸葛亮由生至死的過程。作者拜謁武侯廟時,跟前出現了“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日又曛”,這絕非實景,而是作者的想像,爲的是渲染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和抒寫作者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哀惋心情。 頷聯直接揭示諸葛亮壯志未酬的哀傷。詩句直來直去,有助於悲情的表達。頸聯又掉轉筆鋒,再用首聯的路數。表現對諸葛亮由衷的悼念之情。作者眼前是武侯廟裏的蕭疏秋草,卻不見傍晚暮靄阻遮的西蜀關山,淒涼迷茫的景色,烘托了作者的哀傷和痛惜。 前三聯的基調是低沉、抑鬱的,而尾聯卻驀然掙脫出來,客觀而又公允地爲諸葛亮的一生作出了評價:諸葛亮精神傳萬古,莫以成敗論英雄。

無名氏

明代佚名作者的統稱。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