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絲換、梅殘夢覺。

出自 吳文英 的《 杏花天
鬢棱初剪玉纖弱。早春入、屏山四角。少年買困成歡謔。人在濃香繡幄。 霜絲換、梅殘夢覺。夜寒重、長安紫陌。東風入戶先情薄。吹老燈花半萼。
拼音

《杏花天·鬢棱初翦玉纖弱》是南宋詞人吳文英的一首詞。上片“鬢棱”五句,憶年青時情景。言室中伊人剛剪成了一種有棱有角的鬢髮新式樣,其形體纖弱,更顯得婀娜多姿。春天的氣息早已從屏風四周向房中滲透進來下片“霜絲換”四句,敘老年情景。言如今這位少年已是人老體衰,發如秋霜,處境猶如凋零的梅花,也似黃粱夢醒。全詞直敘今昔對春的感受,愈發顯出了詞人對老境淒涼的深有體會。

賞析

上片“鬢棱”五句,憶年青時情景。言室中伊人剛剪成了一種有棱有角的鬢髮新式樣,其形體纖弱,更顯得婀娜多姿。春天的氣息早已從屏風四周向房中滲透進來。在春暖花香之時,有位少年男子在這香氣瀰漫的繡屋中偷懶假寐,引起了屋中伊人善意的取笑。 下片“霜絲換”四句,敘老年情景。言如今這位少年已是人老體衰,發如秋霜,處境猶如凋零的梅花,也似黃粱夢醒。雖然身處繁華似錦的臨安都城,但老人的感覺恰如夜深寒重一般壓抑;春風雖象從前一樣吹拂着室中的燈光,然而老人也只感到它只是爲了要吹滅燈光,吹殘梅花,而沒有了以前年青時代感受到的春的溫情。 全詞直敘今昔對春的感受,愈發顯出了詞人對老境淒涼的深有體會。此詞與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爲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兩相對照參閱,則可見吳詞之直,辛詞之曲也。
吳文英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