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景忽雲暮,頹年浸已衰。

出自 李商隱 的《 幽居冬暮
羽翼摧殘日,郊園寂寞時。 曉雞驚樹雪,寒鶩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頹年寖已衰。 如何匡國分,不與夙心期。
拼音

譯文

是鳥翅膀被摧殘的日子,在郊外園林寂寞的時節。 晨雞因樹上雪光而驚啼,鴨子在嚴寒中苦守冰池。 白天短促很快便到夜晚,垂暮之年身體漸已變衰。 我本有匡救國家的職分,在不能與我的夙願相期?

注釋

羽翼摧殘:鳥兒的翅膀被折斷。 郊園:城外的園林。唐·張九齡《酬王履震遊園林見貽》詩:「宅生惟海縣,素業守郊園。」 曉雞:報曉的雞。唐·孟浩然《寒夜張明府宅宴》詩:「醉來方欲臥,不覺曉雞鳴。」 鶩(wù):鴨子。 急景:同「短日」,急馳的日光。亦指急促的時光。唐·曹鄴《金井怨》詩:「西風吹急景,美人照金井。」 忽:一作「倏(shū)」,迅速。「云」字無義。 頽(tuí)年:猶言衰老之年。晉·陸機《憫思賦》:「樂來日之有繼,傷頽年之莫纂。」 寖(jìn):漸漸。 匡(kuāng)國:匡正國家。漢·蔡邕《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夫書畫辭賦,才之小者;匡國理政,未有其能。」分(fèn):職分。 夙(sù)心:平素的心願。《後漢書·文苑傳下·趙壹》:「惟君明睿,平其夙心。」

《幽居冬暮》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律。 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係此詩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認爲此詩「詞意頽唐,頗近晚境,其殆絶筆也歟?」幷引程夢星云:「此乃大中末廢罷,居鄭州時作。」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冬,李商隱罷鹽鐵推官後,還鄭州閑居,細想平生,百感交集,匡國無路,夙願難期,於是寫下這首詩。 首聯詩人槪括自己一生受挫、晚年困頓的實況,點出幽居題意。李商隱入仕後到處受人猜忌排笮,甚至被誣爲「詭薄無行」、「放利偷合」(《新唐書·文藝傳》)、「爲當途者所薄,名宦不進,坎終身。」(《舊唐書·文苑傳》)大中六年(公元852年)作者四十歲時寫給杜驚的《獻相國京兆公啓》,説:「若某者,幼常刻苦,長實流離。鄉舉三年,纔沾下第;宦遊十載,未過上農。」此時他感到身心交瘁,如羽翼摧鎩之鳥,無力奮飛了;衹能退守「郊園」(在鄭州的家園),忍受這寂寞無聊、鬱鬱寡歡的晚景。實際上,他纔四十六歲。 頷聯以曉雞和寒鶩自喩。詩意有兩種解説。一、曉雞(晨雞)因樹雪之光而驚鳴(誤以爲天明),喩不忘進取之心;以寒池之鴨表現自己不改操守(劉學鍇等《李商隱詩選》)。二、雞栖樹上則有雪,鴨守池中則結冰,極寫處境的寒苦(周振甫《李商隱選集》)。如能合此二解,辨其因果,可得其全:不忘進取報效,是因;終遭困頓寒苦,是果。晨雞報天曉,喩進取;寒鶩守冰池,喩退處。兩句詩極其形象地描繪出作者不諳世務、進退兩難的處境,其中有哀怨,有酸楚,而且扣緊了詩題的「冬」字,即景抒情。李商隱極其擅長託物寓懷。他的詠物詩,如《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又如《流鶯》:「流鶯漂蕩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蟬之高栖悲鳴,鶯之飄泊不定,可與此篇曉雞寒鶩參照體味,從中想象作者的思想情懷與遭遇。 頸聯照應詩題冬「暮」。「暮」字雙關,所以第一句寫時序,第二句寫年歲。冬季日短,暮色很快來臨;隨著時光的流逝,自己也進入了衰頽的晚景。這是爲下一聯的抒憤寄慨蓄勢的。人到晚年,「羽翼摧殘」,不可能再有作爲了。 尾聯緊應上聯,發出內心的呼喊:爲什麽平生匡國濟世的抱負,不能與早年的心願相合呢?這呼喊是憤慨的,因爲商隱明明知道這箇「爲什麽」。這呼喊同時又是凄凉感傷的,因爲它畢竟出自一箇性格不算堅強而又經歷過太多打擊的詩人。 此詩和李商隱多數作品一樣,感傷的情調籠罩全篇,從「羽翼摧殘」到「急景」、「頽年」,尤其是曉雞寒鶩的具體形象,都是如此。不過這首詩與李商隱很多作品多含膾炙人口的名句卻有所不同,紀昀評之曰:「無句可摘,自然深至。」沒有刻意錘煉和精心藻飾,沒有運用作者本來擅長的組織故實的手法,也沒有警策深微、使人猛省或沉思的寓意,所以無句可摘;但它能恰如其分地、眞實具體地表達此時此地的感受與心情,讀之動容,所以説自然深至。當然,它仍然謹守平仄格律,注意對偶工整(四聯中有三聯對偶),用詞造句都力求避免粗疏隨意,因此和某些標榜自然平淡而流爲枯淡俚淺的作品不同。 在李商隱集中,全詩在藝術風格上別具一格,沒有刻意錘煉和精心藻飾,沒有組織故實的手法,也沒有警策深微、使人猛省或沉思的寓意,卻眞實具體地表達當時當地的感受與心情。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