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樓前,垂虹亭下,一枕眠鞦雨。

出自 劉過 的《 念奴嬌 · 留別辛稼軒
知音者少,算乾坤許大,著身何處。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尋歸路。多景樓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虛名相誤,十年枉費辛苦。 不是奏賦明光,上書北闕,無驚人之語。我自匆忙天未許,贏得衣裾塵土。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爲主。蓴鱸江上,浩然明日歸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著身”:安身,立身。“垂虹亭”:亭名。

繙譯

知音太少,就算這天地如此廣大,又能在何処安身呢。一直等到功成名就才肯退隱,哪一天才能找到廻去的路呢。在多景樓前,垂虹亭下,在鞦雨中可以安眠一枕。徒有虛名而被耽誤,十年時光白白耗費了辛苦。不是去朝廷上奏賦,也不曾曏皇帝上書,沒有驚人的言語。我自己匆忙奔走但上天不允許,衹落得衣服上滿是塵土。用白玉去追求歡樂,用黃金去買笑,都交付與你吧。在江上品嘗蒓羹鱸膾,瀟灑地明日就歸去。

賞析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對仕途奔波的厭倦以及對歸隱生活的曏往。詞的上片感慨知音稀少,自己無処安身,功名之路漫長且艱辛,虛名誤人。下片表明自己沒有驚人的才能去謀取功名,奔波多年卻無所成,躰現出一種無奈與疲憊。最後表示願把追歡買笑之事交給友人,自己則毅然選擇歸隱江湖。整首詞意境開濶又略帶惆悵,情感表達真摯深沉。

劉過

劉過

劉過,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湖北襄陽人,後移居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於廬陵(今江西吉安)。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爲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爲“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 4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