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紺縷飄零,難系離思。
古嬋娟,蒼鬟素靨,盈盈瞰流水。斷魂十里。嘆紺縷飄零,難系離思。故山歲晚誰堪寄。琅玕聊自倚。謾記我、綠蓑衝雪,孤舟寒浪裏。
三花兩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輕委。雲臥穩,藍衣正、護春憔悴。羅浮夢、半蟾掛曉,麼鳳冷、山中人乍起。又喚取、玉奴歸去,餘香空翠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紺縷(gàn lǚ):深藍色的絲線,這裏喻指苔絲。
- 琅玕(láng gān):翠竹。
- 三花兩蕊:指梅花。
- 蒙茸:草木茂盛的樣子。
- 羅浮夢:傳說隋開皇中,趙師雄於羅浮山遇一女郎。與之語,則芳香襲人,語言清麗,遂相飲竟醉,及覺,乃在大梅樹下。後因以「羅浮夢」借指梅花夢或憶梅之夢。
- 半蟾:半月。
- 麼鳳:鳥名,即桐花鳳,常作爲愛情的象徵。
- 玉奴:泛指美女,這裏指梅花。
翻譯
那古老的梅花如美人一般,青黑色的髮髻,白皙的面容,輕盈地俯瞰着流水。令人傷神的是,十里梅花紛紛飄落,那深藍色的苔絲飄零四散,難以繫住我對遠方之人的思念。故鄉的山中已到歲末,又能寄給誰呢?只有姑且倚靠着翠綠的竹子。
徒然記得我穿着綠蓑衣,在風雪中衝寒前行,獨自在寒冷的浪濤中駕着孤舟。那三兩朵盛開的梅花從茂盛的草叢中探出頭來,似乎滿懷愁恨,就如明珠被輕易遺棄。梅花在雲層下安穩地休憩,藍色的花萼正好護着它在春天裏顯得憔悴的身姿。在羅浮山的夢境中,半月高掛拂曉的天空,桐花鳳寂寞清冷,山中的人剛剛起身。又好似喚取那梅花如美女般歸去,只留下餘香在翠綠的被子上。
賞析
這首詞詠苔梅,將梅花與青苔結合起來描寫,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意境。上闋通過描繪苔梅的姿態和自己的離思,表達了對故鄉和遠方之人的思念之情。下闋着重描寫梅花的形態和神韻,以羅浮夢等典故增添了詞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詞中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等,使梅花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明。整首詞意境清幽,情感細膩,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和深厚的情感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