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望傷千里,長歌遣四愁。

出自 韋承慶 的《 凌朝浮江旅思
天晴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山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 岸花開且落,江鳥沒還浮。 羈望傷千里,長歌遣四愁。
拼音

注釋

天晴:一作「太清」。 四愁:一作「客愁」。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凌朝(líng zhāo):清晨。 有超越、高出等義,這裏 凌朝 表示天剛亮之時。
  • 上初日:初日升起。
  • 潮平:潮水漲滿,與岸齊平。
  • 沒(mò):指江鳥潛入水中。
  • 羈望:羈旅中的眺望。 (jī):羈旅,長久漂泊在外。
  • 遣四愁:排解憂愁。「四愁」 源自張衡的《四愁詩》,表達的是一種深沉複雜的愁緒 。

翻譯

清晨時分天氣晴朗,紅日剛剛升起,春天的江水緩緩流淌,像是在默默送別我這一葉孤舟。遠處的山巒重重疊疊,因爲距離太過遙遠,看上去彷彿沒有樹木;江面上潮水漲得滿滿平平,水波不興,好像江水不再流動。江岸的花朵開了又凋零,江上的鳥兒時而潛入水中,時而又浮出水面。我站在這漂泊的船上極目遠眺,千里的羈旅之愁涌上心頭,於是我放聲長歌,希望能排解心中那無盡的憂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日江上的羈旅圖,通過對旅途景色細緻入微的刻畫,深刻地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愁緒。開篇 「天晴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以清新自然之景入筆,點明時間是清晨,「送」 字賦予春水以人的情感,也暗示了詩人孤獨的旅者身份。頷聯 「山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詩人巧妙地運用視覺錯覺,細緻地描繪出江面與遠山的朦朧之態,畫面給人一種寧靜悠遠的感覺,也從側面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寂。頸聯 「岸花開且落,江鳥沒還浮」,以江岸的花開花落、江上的鳥出沒沉浮,展現出一種自然的生機與變化,然而在這生機勃勃中,更映襯出詩人漂泊無依的感慨 。最後 「羈望傷千里,長歌遣四愁」 直抒胸臆,點明詩人因羈旅漂泊、極目遠眺而生髮的千里愁思,試圖通過高歌來驅趕內心的憂愁,使得全詩情感的表達更加濃烈深沉。整首詩情景交融,自然流暢的筆觸中滲透着深沉的情思,畫面感與情感深度高度統一,令人感受到詩人浪跡天涯的孤獨痛苦。

韋承慶

唐鄭州陽武人,祖籍雍州杜陵,字延休。韋思謙子。登進士第。補雍王府參軍,府中文翰皆出其手。雍王李賢立爲太子,承慶任司儀郎,於賢有所規勸。賢廢,出爲烏程令。武則天長壽中,累擢鳳閣舍人,掌天官選事。尋忤大臣意,出爲沂州刺史。未幾,詔復舊職,以病免,授太子諭德。歷豫、虢等州刺史,頗著聲績。長安初,入爲司僕少卿,轉天官侍郎。凡三掌選,銓授平允。拜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張易之誅,承慶以素附離,流嶺表。後以祕書員外少監召,兼修國史,封扶陽縣子。卒諡溫。 ► 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