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採摘那露出牆頭的朵朵紅花,攀折路邊的條條彎柳。採的花蕊紅稚嫩,折的柳條青翠柔細。處處拈花惹草,純粹的一個浪蕩公子。手中的花柳任我擺佈,直把她們玩弄得成了殘花敗柳。
我是個全天下最有名氣的花花公子。但願那些紅顏美色永不衰褪,光彩常駐。我在如雲的美女中消遣時光,借酒忘憂消愁。品着茶,畫着竹,沉醉於打馬、藏閹這些賭博遊戲之中,十分自在。精通五音,熟悉六律,太無聊了,使我心頭發愁。整天以妓女爲伴,她們或在銀臺前撫弄銀箏,笑倚銀屏;或者是攜玉手、幷玉肩,一起登上玉樓;或者是唱着《金縷衣》曲調,捧着盛滿酒的金樽及華貴的酒器。你暫且不要以爲我已老了。我可以說是風月場上最有名的頭號老手,比所有的風流浪子更風流。我在姑娘羣中還算是個總頭領,曾遊玩過許多州府。
那些嫖客們,個個都如同那些剛剛從茅草崗、沙土窩裏蹦出來的小兔子,初次踏進妓院的門檻,我已經是個經籠罩、受索網、飽受磨難如同長着蒼老羽毛的老野雞,踏踩過妓院,狎妓經驗豐富老到。經受了不少的暗算和中看不中用的妓女,雖然如此,也不曾甘落人後。所以不要說“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能甘心這樣虛度年華。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那些風流浪子們,誰讓你們鑽進他那鋤不斷、砍不下、解不開、擺不脫、慢騰騰、好看又心狠的千層圈套中呢?我賞玩的是梁園的月亮,暢飲的是東京的美酒,觀賞的是洛陽的牡丹,與我做伴的是章臺的美女。我也會圍棋、會踢球、會狩獵、會插科打諢,還會唱歌跳舞、會吹拉彈奏、會唱曲、會吟詩作對、會賭博。你即便是打落了我的牙、扭歪了我的嘴、打瘸了我的腿、折斷了我的手,老天賜給我的這些惡習。還是不肯悔改。除非是閻王爺親自傳喚,神和鬼自己來捕捉我,我的三魂七魄都喪入了黃泉。天啊,到那個時候,纔有可能不往那妓女出沒的場所去。
注釋
南呂:宮調名,一枝花和梁州等均屬這一宮調的曲牌。把同一宮調的若干曲子連綴起來表達同一主題,就是所謂「套數」。
煞:俗「殺」字,這裏指摧殘。
休:語助詞。
郎君:丈夫,借指爲婦女所戀的男人,元曲中常用以指愛冶遊的花花公子。
班頭:一班人中的頭領。
蓋:壓倒,蓋世界,用如「蓋世」。
浪子:不務正業的浪蕩子弟。
分茶:分茶又稱茶百戲、湯戲、茶戲。它是在沏茶時,運用手上功夫使茶湯的紋脈形成不同物象,從中獲得趣味的技藝遊戲,大約開始於北宋初期。據北宋·陶谷《清異錄》記載:「近世有下湯遠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在南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詩中也有「矮紙斜行閑作草,暗窗分乳戲分茶」之句。後世由於茶類改制,龍鳳團餅已爲炒青散茶所替代,沏茶用的點茶法爲直接用沸水沖泡茶葉的泡茶法所替代,也就再難重現這種分茶遊戲。
攧(diān)竹:博戲名。遊戲時顛動竹筒使筒中某支竹籤首先跌出,視簽上標誌以決勝負。攧,投、擲,
打馬:古代的一種博戲,在圓牌上刻良馬名,擲骰子以決勝負。
藏鬮(jiū):即藏鉤,古代猜拳的一種遊戲。飲酒時手握小物件,使人探猜,輸者飲酒。
五音:宮、商、角、徵、羽。
六律:十二律中單數爲律,雙數爲呂,統稱律呂,因此六律也就是黃鐘、太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種音調。這裏泛指音樂。
滑熟:十分圓熟、慣熟。
銀箏女:以及以下的玉天仙、金釵客,均指妓女。
金縷:曲調名,即《金縷衣》,又作《金縷曲》。唐無名氏詩有「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蘇軾詩亦有「入夜更歌金縷曲,他時莫忘角弓篇。」
樽、甌(ōu):都是古代對酒杯的叫法。
佔排場風月功名首:在風月排場中佔得首位。風月,亦即男女情愛。
玲瓏又剔透:即在風月場所左右逢源八面玲瓏,元曲中這樣的人又稱「水晶球」,和「銅豌豆」同一意思。
錦城花營:都是指風月玩樂場所。
都帥頭:總頭目。元人《析津志》說關漢卿「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爲一時之冠」。《錄鬼簿》亦引時人言稱其爲「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幷非自詡。
子弟每:子弟們,此指風流子弟。每,人稱代詞的複數「們」。
兔羔兒:比喻未經世故的年輕人。
乍:剛、纔。
圍場:帝王、貴族打獵之所,這裏喻指妓院。
蒼翎毛老野雞:作者自比。蒼翎毛,就是長出老翎,翅膀夠硬。這個比喻和後面的「銅豌豆」相類。
籠罩、索網:都是指圍場上驚險的場面。
蹅(chǎ)踏:踐踏、糟蹋,此指踏陣衝突。
陣馬兒熟:即什麼陣勢沒有見過。陣馬兒,陣勢。
窩弓:伏弩的一種,獵人藏在草叢內射殺獵物的弓弩。
鑞(là)槍頭:元曲中一般都用作「銀樣蠟槍頭」,好看不中用的意思,這裏是借用熟語,也不無調侃的意思。
落:此處應該讀là。
恰:豈,難道,如「恰不道壁間還有耳」(元雜劇《鯁直張千替殺妻》),「恰不道長嫂爲母」(《水滸傳》)。
匾:同「扁」。銅豌豆:妓院中對老狎客的稱呼。
恁(nèn):通「那」。如「我從來斬釘截鐵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沒掂三。」(元·王實甫《西廂記》)又有「恁每」一詞,即「你們」的意思,所以「恁子弟每」就是「您子弟們」的意思。
斫(zhuó):用刀、斧頭砍。
錦套頭:錦繩結成的套頭,比喻圈套、陷阱。此兩句連起來的意思是:那些浮浪子弟們每陷入風月場所溫柔之鄉不能自拔,而自己卻見多識廣練就一身功夫,不把這些套數放在眼裏,反而正好能夠大展身手。
梁園:又名「梁苑」。漢代梁孝王的園子,在今河南開封府附近,園內有池館林木,梁王日與賓客遊樂,因此後來以之泛指名勝遊玩之所。
東京:漢代以洛陽爲東京,宋代以汴州(今開封市)爲東京,遼時改南京(今遼陽)爲東京。此處不必實指,元曲往往混用歷史地名故實。總之這幾句的意思是說自己行走的都是名勝之地。
洛陽花:指牡丹。古時洛陽以產牡丹花著名。
章臺柳:代指妓女。
章臺:漢長安街名,娼妓所居。《太平廣記·柳氏傳》載,唐韓翃與妓女柳氏有婚約,安史之亂,兩人分離,韓賦詩以表思念:「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蹴踘(cù jū):中國古代的一種足球運動,《漢書》中已有記載。唐宋時盛行(《水滸傳》中的高俅即以此技得寵於皇帝),至清代漸衰。這種球外面是皮革,裏面實以物,所以又寫成「蹴鞠」。
打圍:即打獵,相對於圍場之說。
插科:戲曲演員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發笑的動作。常同「打諢」合用,稱「插科打諢」。
咽作:不詳。可能是一種表演性的遊戲。
雙陸(liù):又名「雙六」,古代一種博戲。據說爲三國魏曹植所創,至唐代演變爲葉子戲(紙牌)。
歹症候:本是指病,借指脾性。
歹:不好。
兀自:仍舊、還是。
尚兀自:仍然還。
則除是:除非是。
則:同「只」。
冥幽:與前文「地府」同義,指傳說中的陰間。
煙花:原指妓院,亦指妓女。古代胭脂又寫成煙肢、煙支等,煙花之意或由此引申。
賞析
這套曲子是關漢卿散曲的代表作。在這首套曲中,作者的筆觸將讀者帶進了意蘊深廣的心靈世界。
全曲以生動活潑的比喻,寫書會才人的品行才華,具有民間曲詞那種辛辣恣肆和詼諧滑稽的風格。「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這正是關漢卿堅韌、頑強性格的自畫像。正是這樣的性格,使他能夠終身不渝地從事雜劇創作,寫出一篇篇的偉大作品。白樸的詞和曲,則是另一種風格。他一般注意意境,能和諧地借景描物來襯托人物心理。雖然不少作品也是表現閨怨哀愁,但很少當時散曲中輕佻庸俗的通病,文字清麗,頗有詩意。
在首曲《一枝花》中,詩人以濃烈的色彩渲染了「折柳攀花」、「眠花臥柳」的風流浪子和浪漫生活。「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句中的「出牆花」與「臨路柳」均暗指妓女,「攀花折柳」,則是指爲世俗所不齒的追歡狎妓,詩人有意識地將它毫無遮掩地縈於筆端,恰恰是體現了他對封建規範的蔑視和對生活的玩世不恭。因此,詩人在首曲短短九句詩中,竟一口氣連用了六個「花」、「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這是說:攀花折柳要攀嫩的紅蕊、折柔的翠條。
「憑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這是顯示他的風月手段。勾欄妓院中浪漫放縱的生活情趣,其間不免流露了一些市井的不良習氣,詩人的這種情調實質上是對世俗觀念的嘲諷和自由生活的肯定。「浪子風流」,便是他對自我所作的評語。「浪子」,這種本是放蕩不羈的形象,在此更帶有一種不甘屈辱和我行我素的意味,因而結句寫道:「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裏眠花臥柳」。「半生來」,是對詩人自己「偶倡優而不辭」(《元曲選序》)生涯的概括;「一世裏」,則是表示了他將在一生中的着意追求。
隨着曲牌的轉換,「序曲」中低迴的音調頓時變得清晰明朗,格調高昂:「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郎君」、「浪子」一般指混跡於娼妓間的花花公子。而世俗觀念正是以之爲貶,對與歌妓爲伍的書會才人視爲非類。關漢卿卻反貶爲褒,背其道而行之,偏以「郎君領袖」、「浪子班頭」自居。不難發現,在這貌似詼諧佻達中,也分明流露出一種對黑暗現實的嘲謔和對自我存在價值的高揚。然而現實中的非人遭遇,畢竟也曾產生過「十分酒十分悲怨」(《新水令》),所以才「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但一旦陶醉在自由歡樂的生活氣氛中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五音六律滑熟」,頓時又感到「甚閑愁到我心頭?」接着,詩人以三個連環句盡情地表現了風月場中的各種生活,以及由此而發的滿足和自幸:我曾與歌女作伴,妝臺前撥弄着箏絃,會意的歡笑,使我們舒心地倚在那屏風上;我曾與麗人作伴,攜着那潔白的手真感到心甜,我們幷肩登上高樓,那是多麼喜氣洋洋;我曾與舞女作伴,一曲《金鏤衣》真動人心腸,我捧起了酒杯,杯中斟滿了美酒佳釀。詩中,作者有意選擇了循環往復的敘述形式,熱情洋溢地展示那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情趣,從而顯示出他那極其鮮明的人生態度。正因此,當有人勸慰他「老也、暫休」時,詩人便斷然予以否定:「佔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佔排場」,這是宋元時對戲曲、技藝演出的特殊稱謂。顯然,關漢卿把「佔排場」視作「風月功名」之首,已經不是指追歡狎妓之類過頭話,而是嚴肅地將「編雜劇,撰詞曲」作爲自己的事業和理想。也正基於此,他才「更玲瓏又剔透」,才表露出誓不伏(服)老的決心。但是,人不服老,畢竟漸老,因而《隔尾》中「子弟每」兩句,就隱隱地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感傷,「子弟每是個茅草岡、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打獵的地方,此指妓院)上走」,而「我」已是「經籠罩、受索網」的「蒼翎毛(青蒼的羽毛,足見毛色之老)老野雞」。然而,這瞬間的哀意又很快隨着情感的衝動而煙消雲散,這一切不過是些「窩弓冷箭蠟槍頭」,詩人幷「不曾落人後」,因而雖說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再次表達了詩人珍惜時光幷甘願爲理想獻身的堅定信念。
前三支曲在情感的騷動中只體現了詩人的外在心態,在《尾曲》中,那種「浪子」的情緒就達到了高潮,詩人內在的精神力量逼人而來:「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銅豌豆」原系元代妓院對老狎客的切口,但此處詩人巧妙地使用雙關語,以五串形容植物之豆的襯字來修飾「銅豌豆」,從而賦予了它以堅韌不屈、與世抗爭的特性。運用這種手法,顯得豪放潑辣,準確表現出「銅豌豆」的性格。而這些長句,實際上又以排列有序的一連串三字短句組成,從而給人以長短結合舒捲自如的感覺。在這一氣直下的五串襯字中,體現了一種爲世不容而來的焦躁和不屈,噴射出一種與傳統規範相撞擊的憤怒與不滿。當人在現實的摧殘和壓抑下,詩人對自身的憧憬又難免轉爲一種悲涼、無奈的意緒。「誰教你」三字典型地表現了關漢卿對風流子弟也是對自己落入妓院「錦套頭」(陷阱、圈套)的同情而催發出的一種痛苦的抽搐。這裏,關漢卿身上顯示出一種精神:對自由的執着,對人生的追求,他的憤怒,他的掙扎,他的嘻笑,也正是這種九死而不悔精神的迴盪。正由於詩人對黑暗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正由於他對統治階級的堅決不合作態度,關漢卿才用極端的語言來誇示他那完全市民化了書會才人的全部生活:「我也會圍棋、會蹴鞠、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在這大膽又略帶誇飾的筆調中,在這才情、諸藝的鋪陳中,實際上深蘊一種豪情,一種在封建觀念壓抑下對個人智慧和力量的自信。至此,詩人的筆鋒又一轉,在豪情的基礎上全曲的情感基調也達到了最強音:「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纔不向煙花路兒上走!」既然他有了堅定的人生信念,就敢於藐視一切痛苦乃至死亡;既然生命屬於人自身,那麼就應該按自己的理想完成人生,堅定地「向煙花路兒上走」。這種對人生永恆價值的追求,對把死亡看作生命意義終結的否定,正是詩中詼諧樂觀的精神力量所在。
在藝術上,這首散曲最大的特點就是大量地添加襯字,嫻熟地運用排比句、連環句,造成一種氣韻鏜鞳的藝術感染力。譬如《尾曲》中「你便是落了我牙」一句,那向前流瀉的一組組襯字很自然地引起情感上激越的節奏,急促粗獷,鏗鏘有聲,有力地表現出詩人向「煙花路兒上走」的堅韌決心。增加襯字,突破了詞的字數限制,使得曲調的字數可以隨着旋律的往復而自由伸縮增減,較好地解決了詩的字數整齊單調與樂的節奏、旋律繁複變化之間的矛盾。同時,襯字還具有讓語言口語化、通俗化,幷使曲意詼諧活潑、窮形盡相的作用。全曲一氣直下,然又幾見波折,三支曲牌中「暫休」、「萬事休」等情緒沉思處,也往往是行文頓挫騰挪、勁氣暗轉處,讀來如睹三峽擊浪之狀,渾有一種雄健豪宕、富於韻律的美感。
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關漢卿經常流連於市井和青樓的生活面貌,同時又以「風流浪子」的自誇,成爲叛逆封建社會價值系統的大膽宣言。對於士大夫的傳統分明帶有「挑釁」的意味。這種人生選擇固然是特定的歷史環境所致,但關漢卿的自述中充滿昂揚、詼諧的情調,較之習慣於依附政治權力的士人心理來說,這種熱愛自由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關漢卿不僅是一個「風流浪子」而已。他一方面主張」人生貴適意」,主張及時享樂,同時又表現出對社會的強烈關懷,對於社會中弱小的受壓迫者的同情和讚頌,這和許多具有官員身份的文人出於政治責任感所表現出的同情人民的態度有很大不同,在這裏很少有理念的成分,而更多地包含着個人在社會中的切身感受,出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此曲重彩濃墨,層層暈染,集中而又誇張地塑造了「浪子」的形象,這形象之中固然有關氏本人的影子,也可視作以關氏爲代表的書會才人精神面貌的寫照。當然,曲中刻意渲染的玩世不恭遊戲人生的態度幷不可取,結合元代特定的歷史環境來看,不難發現,在這一「浪子」的形象身上所體現的對傳統文人道德規範的叛逆精神、任性所爲無所顧忌的個體生命意識,以及不屈不撓頑強抗爭的意志,實際上是向市民意識、市民文化認同的新型文人人格的一種表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南呂:古代樂律名。
-
不伏老:不服從、不妥協於年老。
-
攀:採摘。
-
直煞得:直到使得。
-
郎君領袖:男子中的首領。
-
班頭:頭目。
-
硃顔:年輕美好的容顔。
-
分茶:一種茶藝遊戯。
-
攧(diān)竹:一種博戯。
-
藏鬮(jiū):一種猜物遊戯。
-
五音六律:古代音律。
-
銀箏:用銀裝飾的箏。
-
玉天仙:美女。
-
金釵客:頭戴金釵的人。
-
金縷:指金縷曲,詞牌名。
-
金甌(ōu):金制的盆盂一類器具。
-
排場:場麪。
-
風月:指男女戀愛之事。
-
功名:這裡偏指聲名。
-
玲瓏剔透:形容人聰明伶俐。
-
錦陣花營:指風月場所。
-
帥頭:頭領。
-
子弟每:元代俗語,即子弟們。
-
蒼翎毛:指鳥的羽毛。
-
蹅(chǎ)踏:踩,踏。
-
鑞(là)槍頭:錫制的槍頭,比喻無用的東西。
-
篆籀(zhòu):篆文和籀文,古代漢字的書躰。
-
彈絲:彈奏弦樂器。
-
品竹:訢賞音樂。
-
垂手:舞蹈名。
-
雙陸:古代的一種博戯。
繙譯
【一枝花】採摘出牆頭那朵朵鮮花,折取路邊那枝枝綠柳。花朵攀折那紅嫩花蕊,柳枝折斷那翠綠枝條,盡顯浪子的風流。憑著我這折柳攀花的雙手,一直到把花折殘柳折敗才罷休。半生來都是折柳攀花,一輩子裡都在眠花宿柳。
【梁州】我是普天之下男子中的首領,是整個世界浪子的頭目。但願青春容顔永遠不改變還和往常一樣,在花中消遣時光,在酒中忘卻憂愁。玩分茶、攧竹等遊戯,玩打馬、藏鬮等遊戯;精通五音六律非常嫻熟,哪有什麽閑愁能到我心頭?陪伴我的是彈銀箏的女子在銀箏前整理銀箏笑著倚著銀屏,陪伴我的是如同天仙般的美女拉著玉手竝著玉肩一同登上玉樓,陪伴我的是頭戴金釵的客人唱著金縷歌捧著金樽裝滿美酒。你說我老了,暫時罷休。但我在風花雪月、聲名方麪佔著頭等,更是聰明伶俐又剔透。我是那風月場所的頭領,曾經遊玩過衆多府州。
【隔尾】那些子弟們就像在茅草岡、沙土窩出生的剛到圍場上的小兔子羔兒,而我就像是經過籠罩、受過索網的有著蒼灰羽毛的老野雞在熟悉的戰場上踩踏。經歷了些窩弓冷箭和無用的錫槍頭,從沒有落在人後。恰恰不說“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這春鞦。
【尾】我就是那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儅儅的一粒銅豌豆,你們這些子弟們誰教你們鑽進他那怎麽耡也耡不斷、砍也砍不下、解也解不開、掙也掙不脫、慢吞吞的千層錦套頭裡?我玩的是梁園的月光,飲的是東京的美酒,賞的是洛陽的鮮花,攀折的是章台的綠柳。我也會吟詩、會寫篆籀、會彈弦樂器、會訢賞音樂;我也會唱鷓鴣曲、會跳垂手舞、會打獵、會踢球、會下圍棋、會玩雙陸遊戯。就算你們打落了我的牙、打歪了我的嘴、打瘸了我的腿、打折了我的手,上天賜予我這幾般壞症狀,我還是不肯罷休!除非是閻王親自傳喚,神鬼親自來勾。三魂廻到地府,七魄喪失在幽冥之処。天哪!衹有到那個時候我才不會再在風月場上行走!
賞析
這首套曲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關漢卿的浪子形象和倔強不馴的個性。他以誇張和詼諧的語言,誇飾自己在風月場中的縱橫瀟灑和多才多藝,表明自己絕不曏世俗低頭、曏年齡屈服的態度。“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一句更是成爲經典,凸顯出他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全曲語言生動活潑,充滿世俗氣息和叛逆精神,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躰現了關漢卿狂放不羈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