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信來時,恨無人似花依舊。

出自 晏幾道 的《 點絳脣 · 花信來時
花信來時,恨無人似花依舊。又成春瘦,折斷門前柳。 天與多情,不與長相守。分飛後,淚痕和酒,佔了雙羅袖。
拼音

譯文

應花期而來的風喲,你雖來了,但人已離散去,全不象那花兒依舊。人到春來瘦,等候着心上人,倚門盼歸,折斷了門前柳。 天使人多情,但人卻不能長相守。自咱們分別後,伴隨我的,只是相思的淚、澆愁的酒.沾溼了我的雙羅袖。。

注釋

點絳脣:詞牌名,此調因江淹《詠美人春遊》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脣”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詞律》認爲,上闋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聲,“作平則不起調”。但亦有作平起調者。 花信:花開的風信、消息。古人將春天分爲二十四番花信,即二十四番花信風,各種名花按花信順序開放。 “天與”二句:謂上天賦予了多情之心,卻不肯給予長相守的機會。 分飛:離別。

詞人以一女子的口吻道別愁離恨,通篇彌滿着傷感,怨恨的氣氛。該詞從恨起寫到恨極,感情充沛,意蘊深致,且通篇平白如話,無典無僻語。

賞析

這又是一篇思婦之詞。先說花開有信而人歸無期,相比之下,產生了怨恨之情。繼而說“又成春瘦”,因傷春而瘦,非只今年、去年、前年,乃至更早,就已是逢春必瘦了,可見傷春之長久而且深沉。其實,致瘦之因,傷春是表面的話,傷離纔是真情。每年春天,柳梢青青,而“留”人不住,“柳”徒增恨,順手摺之,以表盼望遊子歸來之心意,不料三折兩折,竟把門前的柳枝都折盡了。 過片,從尤人進而怨天,“天與多情,不與長相守”,這是怨恨老天爺自相矛盾,既使人多情,又不使人相守,多情與相守不能兼得,因而引出離別相思之苦。這裏所表達的怨情是更深一層的了。 最後說到排遣愁苦的做法。借酒澆愁的話並未明說,只說“淚痕和酒,沾了雙羅袖”,這裏面已經包含着“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意思,淚和酒已然混爲一體,以羅袖扭之,故而沾溼。當然,這樣寫來,既是強調,也是誇張,而所表述的情意卻是真摯的。
晏幾道

晏幾道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南昌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爲大晏,稱晏幾道爲小晏。《雪浪齋日記》雲:“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鷓鴣天》中“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兩句受人讚賞。 ► 2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