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

出自 杜甫 的《 客從
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 珠中有隱字,欲辨不成書。 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 開視化爲血,哀今徵斂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南溟(nán míng):指南方的海洋。
  • (wèi):贈送。
  • 泉客珠:傳說中泉客(水中仙子)所贈的珍珠。
  • 隱字:隱藏的文字。
  • (jiān):封閉。
  • 篋笥(qiè sì):小箱子和竹制容器,用來存放物品。
  • (sì):等待。
  • 公家:指政府或官方。
  • 徵歛(zhēng liǎn):征收賦稅。

繙譯

客人從南方的海洋歸來,贈給我泉客所贈的珍珠。 珍珠中隱藏著神秘的文字,想要辨認卻無法成文。 我將它封存在小箱中許久,等待政府的需求。 打開一看,珍珠已化爲血,哀歎現在連賦稅也無処征收。

賞析

這首詩通過珍珠的隱喻,表達了詩人對時政的深刻批評和對民衆疾苦的同情。詩中的“泉客珠”象征著珍貴的希望和夢想,而“隱字”則暗示了這些希望和夢想的難以實現。珍珠最終化爲血,象征著民衆的血汗被無情征收,反映了儅時社會的殘酷和不公。杜甫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揭示了社會現實,展現了其作爲詩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深刻的人文關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