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春殘:一作「殘春」。
辛夷:植物名。指辛夷樹或它的花。辛夷樹屬木蘭科,落葉喬木,高數丈,木有香氣。花初出枝頭,苞長半寸,而尖鋭儼如筆頭因而俗稱木筆。及開則似蓮花而小如盞,紫苞紅焰,作蓮及蘭花香,亦有白色者,人又呼爲玉蘭。今多以「辛夷」爲木蘭的別稱。
序
詩的第一句中的「谷口」二字,暗示了「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殘」二字,扣題中「暮春」;以下云云皆稱「歸」後的所見所感,思致清晰而嚴謹。谷口的環境是幽美的,詩人曾説過:「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陸沉。牛羊下山小,煙火隔雲深。一徑入溪色,數家連竹陰。藏虹辭晚雨,驚隼落殘禽。」(《題玉山村叟屋壁》)可以想見,春到谷口,當更具一番景色。然而,此番歸來卻是「春風三月落花時」,眼前是黃鳥稀,辛夷盡,杏花飛。黃鳥,即黃鶯(一説黃雀),叫聲婉轉悅耳;辛夷,木蘭樹的花,一稱木筆花,比杏花開得早,所以詩説「辛夷花盡杏花飛」。一「稀」、一「盡」、一「飛」,三字一氣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無蹤影的凋零空寂的氣氛。
然而,也正是由於這種景象,纔使得詩人欣喜地發現了另一種可貴的美──窗前幽竹,兀傲清勁,翠綠葱蘢,搖曳多姿,迎接它久別歸來的主人。這就使詩人以壓抑不住的激情吟誦出:「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憐」者,愛也。愛的就是它「不改清陰」。「不改清陰」,簡煉而準确地槪括了翠竹的內美與外美和諧統一的特徵。「月籠翠葉秋承露,風亞繁梢暝掃煙。知道雪霜終不變,永留寒色在庭前」(唐求《庭竹》)。「齩定靑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板橋《竹石》)。不都是在謳歌它「不改清陰」的品格嗎!錢起正以春鳥、春花之「改」──「稀、盡、飛」,反襯出翠竹的「不改」。詩人愛的是「不改」,對於「改」當然就不言而喩了。清人鄭板橋的「四時花草最無窮,時到芬芳過便空。唯有山中蘭與竹,經春歷夏又秋冬」一詩,表現出來的情趣與意境,和錢詩倒十分相似,恰可共吟同賞。
「畫有在紙中者,有在紙外者」。詩也可以説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寫法,生動地抒發了詩人的憐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這箇物我相親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詩人對幽竹的贊美,對那種不畏春殘、不畏秋寒、不爲俗屈的高尙節操的禮贊。所以它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感染,而且它那深刻的蘊涵,令人回味無窮。前人説:「員外(錢起)詩體格新奇,理致清贍。……文宗右丞(王維)許以高格」(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大槪指的就是這一類的詩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穀口:山穀的入口。
- 辛夷:木蘭科植物,木蘭花。
- 幽竹:幽靜的竹子。
繙譯
山穀口已是暮春時節,黃色的鳥兒稀少了,辛夷花凋謝了,杏花也紛紛飄落。這才開始憐惜山窗下的幽靜竹子,它依然沒有改變那一片清翠的綠廕等待著我歸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暮春時節故山草堂的景色變化,烘托出幽竹的高尚品質。前兩句通過描寫黃鳥稀少、辛夷花盡和杏花飛落,營造出一種暮春的凋零氛圍。後兩句重點突出了幽竹,即便在春殘花盡之時,依然青翠挺立,表達了詩人對幽竹堅靭品格的贊美,同時也蘊含著詩人對其始終如一品質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歸來時見到此景的訢慰。全詩簡潔明快,意境清幽,用景襯物,韻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