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雲其吉,終焉允臧。
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樹之榛慄,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虛矣,以望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降觀於桑。卜雲其吉,終焉允臧。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於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淵。騋牝三千。
拼音
譯文
定星現於天正中,楚丘宗廟始動工。日影用以測方向,打好住宅地基功。種植榛樹和慄樹,還有梓漆椅梧桐,成材可做琴瑟用。
登臨故城丘墟上,眺望楚丘這方向。看到楚丘和堂邑,還有高丘和山崗。下山再觀田中桑,占卜結果很吉利,前程美好有希望。
好雨徐徐剛下完,命令管車小馬倌。披着星光早駕車加鞭停歇在桑田。不僅正直爲百姓,心地誠善謀慮遠,種馬要養到三千!
注釋
鄘(yōng):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汲縣北。
定:定星,又叫營室星。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宮室。
作於楚宮:即在楚丘地方營建宮室。於,古聲與“爲”通,作爲之意。楚,楚丘,地名,在今河南滑縣東、濮陽西。
揆(kuí):測度。日:日影。
樹:種植,栽種。榛慄:落葉喬木,榛果形圓而殼厚,慄果比榛果大。兩種果實皆可食,味美。
椅桐梓漆:四種木名,都是做琴瑟的好材料。椅,山桐子。桐,即梧桐。梓,木質好,供建築及制傢俱用。漆,樹汁可以漆物者爲漆。
爰(yuán):於是。
升:登。虛(qū):一說故城,一說大丘,同“墟”。
望:眺望。
堂:楚丘旁邑。
景山:大山。京:高丘。
降:從高處下來。觀:考察。桑:桑田。
卜雲其吉:經過占卜得出結果說吉利。
允:確實。臧:好,善。
靈:善。零:落雨。
倌:駕車小臣。
星言:晴焉。夙:早上。
說(shuì),通“稅”,歇息。
匪:猶“彼”。直:特也。
秉心:用心、操心。塞淵:踏實深遠。
騋(lái):七尺以上的馬。牝(pìn):母馬。三千:約數,表示衆多。
序
《國風·鄘風·定之方中》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篇風詩意在歌功頌德,稱頌的對象則是衛文公。全詩三章,每章七句。第一章主要描寫衛文公營造宮室的情景,第二章主要描寫衛文公規劃卜吉的情景,第三章主要描寫衛文公力勸農桑的情景,寫得背景廣闊,場面宏遠。
賞析
此詩分三章,每章共七句。首章寫在楚丘營建宮室。古代科學技術還比較原始,建造宅邸需要定向,只能依靠日星。定星每年夏曆十月十五至十一月初,黃昏時分出現在正南天空,與北極星相對應,就可準確測定南北方位。至於東西,揆度日影也可確知。又十月後期方屆農閒,嚴寒尚未至,古人於此時修宮築室,自是相當科學。至於栽種樹木,古代在宮殿廟宇建築旁需植名木,如“九棘”“三槐”之類,也有一定規定。楚丘宮廟等處種植了“榛慄”,這兩種樹的果實可供祭祀;種植了“椅桐梓漆”,這四種樹成材後都是製作琴瑟的好材料。古人大興土木兼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這對今天也是一種啓發。“爰伐琴瑟”,很有意思。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立國之初就考慮到將來能歌舞昇平,琴瑟悠颺,可見深謀遠慮與充滿自信,非苟且偷安者比,由此讓人品嚐出詩中隱寓的褒美之意。首章寫的是羣體勞動,那樣的科學規劃,那樣的緊張有序,那樣的自豪自信,在頗爲整飭而略帶進行曲色彩的詩行中,讀者彷彿觸摸到了衛人重建家園時那種明朗而又熱烈的歡快脈搏。可是,人們不可能自發盲目勞作,也不可能羣龍無首,這一大規模工程究竟由誰擘畫和領導的,由此造成小小懸念,自然折入二章的倒敘緣由,章法安排上具有跌宕之勢。
二章追敘衛文公卜築楚丘的全過程。全過程包括二個層次:盡人事,敬天命。前五句爲盡人事,先是“望”,後是“觀”。望是登高遠望,登上漕邑故墟,眺望楚丘。“望楚”的重複,說明端詳得極其細緻,慎重而又慎重。此外。還考察了附近的堂邑和高高下下的大小山丘。這顯示文公有豐富的堪輿風水知識。“觀”是降觀,下到田地察看蠶桑水土,是否宜耕宜漁。這都是有關國計民生的根本大計,作爲賢君自然不會疏忽。這五句從“登”到“降”,從“望”到“觀”,全景掃描,場面宏遠,在廣闊雄偉的背景上刻劃了既高瞻遠矚又腳踏實地的文公形象。最後兩句寫占卜,經“天意”認可,人事纔算定局,它有助於今天讀者認識古代歷史。
與二章大刀闊斧手筆迥不相侔,三章卻於細微處見精神。三章寫文公躬勸農桑。“好雨知時節”,有一天夜裏春雨綿綿滋潤大地,黎明時分天轉晴朗,文公侵晨起身,披星戴月,吩咐車伕套車趕往桑田。這幅具體的細節描寫圖,要傳達的信息也不言而喻:文公重視農業生產,親自前往勸耕督種。由小見大,文公平時夙興夜寐勞瘁國事的情景,都不難想見。
三章的最末三句是全篇的結穴,揭出題旨:他可不是平庸的一般的人,他的用心是多麼的實在多麼的深遠啊!全詩敘事,都用賦的手法,從賦中讓人品味出讚頌的韻味。“匪直也人,秉心塞淵。”二句雖然也是賦,卻有更多的抒情色彩。由於文公“秉心塞淵”,崇尚實際,不繁文縟節做表面文章,才使衛國由弱變強。一、二、三章的所有敘寫,無不圍繞“秉心塞淵”而展開。
詩末句“騋牝三千”,好像與全詩內容風馬牛不相及,其實是構成一種因果關係。上述卜地、築宮、興農種種是因,此句是果。兵強馬壯,常體現一國的富強,在文公治理下,衛國確實日臻富強。《詩經原始》也高度評價文公治衛,稱其“不數年而戎馬寖強,蠶桑尤盛,爲河北巨邦。其後孔子適衛猶有庶哉之嘆,則再造之功不可泯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定:星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營室星。
- 揆(kuí):測度。
- 虛:同「墟」,大丘。
- 倌(guān)人:主管駕車的小臣。
- 星言:星焉,即天晴。
- 夙:早。
- 說(shuì):通「稅」,歇息。
- 騋(lái):高七尺以上的馬。
- 牝(pìn):母馬。
翻譯
營室星正當南方,在楚丘上建造宮室。靠測量日影定方位,又在楚丘地裏建造住房。栽種榛樹和慄樹,還有梓漆和椅桐,成材後可做成琴瑟。 登上那高丘上遠望,遙看那楚丘和堂邑。測量那山陵和高岡,再走下那山坡看蠶桑。占卜說這裏很吉祥,最終確實好而且善。 好雨按時紛紛下,命令那管車的小臣。天晴後早早把車趕,歇在那片桑田之間。他不只是正直的人,心地還篤實深遠。高大的公馬母馬有三千。
賞析
這首詩分三章。第一章主要寫衛文公建宮楚丘的事,描述了確定宮室方位、選擇吉日動工等情景,以及種植各種樹木以備將來之用。第二章寫文公在楚丘進行各種考察,最終占卜顯示吉祥,展現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第三章寫春雨滋潤後,文公命令駕車去桑田勞作,突出了文公不僅品德正直,還用心經營國家的形象,最後提到擁有衆多的馬匹,顯示出國家的繁榮。全詩層次分明,生動地描繪了衛國建設和發展的景象,也反映了人們對新國家的期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