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

出自 五代十國蔣貽恭 的《 詠蠶
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 著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衣上繡鴛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不盈筐:不滿一筐。盈,滿。
  • 繅(sāo)絲:把蠶繭浸在熱水裏抽出蠶絲。
  • 著(zhuó)處:穿着的地方,這裏指穿衣服的人。

翻譯

蠶兒辛勤吐絲結繭,可得到的繭卻不滿一筐。夜裏在燈光下繅絲,心中的遺憾愈發深長。那些穿衣的人不知道絲綢得來的辛苦,只是一味貪圖衣服上繡着的鴛鴦圖案。

賞析

這首詩以養蠶繅絲這一勞動場景爲切入點,運用鮮明的對比揭示深刻的社會現象。前兩句「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描繪出蠶農勞作的艱辛,付出諸多努力得到的繭卻很少,夜裏繅絲時滿心都是無奈遺憾,細膩地體現出勞動者的心酸。後兩句「著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衣上繡鴛鴦」則將視角轉向穿着絲綢衣物的人,他們只知享受美麗的服飾,卻全然不顧其背後的苦難,兩者形成強烈反差,深刻批判了那些不懂得體諒勞動者、只知貪圖享受的人,反映出社會的不公平,同時也對勞動人民的辛勤付出表達了深切的同情 。

蔣貽恭

名或作詔恭。五代時蘇州人。性耿直,有逸才。每有吟詠,輒涉諷刺。前蜀王建永平間流落入蜀。時臣僚尚權勢,貽恭作詩諷之。建見詩大喜,授名山令。又善蒞事,賜銀緋。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