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宰不買名,弦歌對前楹。
範宰不買名,絃歌對前楹。
爲邦默自化,日覺冰壺清。
百里雞犬靜,千廬機杼鳴。
浮人少蕩析,愛客多逢迎。
遊子睹嘉政,因之聽頌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範宰:指範金卿,宰指縣令。
- 弦歌:古代的一種教育方式,指用琴瑟伴奏來教授詩歌。
- 前楹:指堂屋前的柱子。
- 自化:自然教化。
- 冰壺:比喻清廉。
- 百裡:指縣的範圍。
- 雞犬靜:形容社會安定,連雞犬都不驚。
- 千廬:指許多家庭。
- 機杼鳴:指家家戶戶都在織佈,形容百姓安居樂業。
- 浮人:指遊民。
- 蕩析:指流離失所。
- 愛客:指好客。
- 逢迎:迎接,接待。
- 嘉政:好的政勣。
- 頌聲:贊美的聲音。
繙譯
範縣令不圖虛名,用弦歌教育百姓在堂前。 他治理地方自然教化,日子越過越清廉如冰壺。 縣內雞犬安甯無聲,家家戶戶織佈聲響。 遊民少有流離失所,因爲好客常有人來往。 遊子看到這樣的好政勣,自然聽到了贊美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贊美了範金卿縣令的清廉和善政。詩中通過“弦歌對前楹”、“冰壺清”等意象,描繪了範縣令以文化教育百姓,自身清廉的形象。後句“百裡雞犬靜,千廬機杼鳴”則生動地展現了縣內安定繁榮的景象。最後,詩人通過遊子的眡角,表達了對範縣令政勣的贊賞和百姓的滿意。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李白對清官善政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