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浦走魚白石郎,閑取真珠擲龍堂。
洞庭明月一千里,涼風雁啼天在水。
九節菖蒲石上死,湘神彈琴迎帝子。
山頭老桂吹古香,雌龍怨吟寒水光。
沙浦走魚白石郎,閒取真珠擲龍堂。
拼音
譯文
洞庭千里,波光盪漾
那是天帝之二女棲身的地方
深秋之際
悽風陣陣送斷鴻聲聲
灰暗的天光籠罩在湖面上
中嶽嵩山,石上菖蒲
九嶷山神,雙耳垂肩
告訴漢武帝,食之能長生
可一生求仙的漢武帝呀
早已枯骨臥茂陵
而今菖蒲無人採摘,抱石而亡
天帝之二女呀,你身爲貴神
爲何不聞不問人間的氣象
湘水之神娥皇、女英鼓瑟邀請
山頭的老桂也特意散發出古香
天帝之二女呀,你這雌龍
爲什麼還不來到你本棲身的地方
你是尤怨寒水,還是尤怨冷光
可這寒水冷光更需要你神的光芒
盼望你不來,等待你不來
沙洲岸邊只有小魚小蝦在奔走匆忙
小誰水神,白石郎
聊無情趣,把採擷來的珍珠
一顆顆拋向河伯居住的龍堂
尊貴的天神呀
若得不到你的賞光
人世間,有何必要
珍惜珍珠寶藏
注釋
帝子歌:《楚辭》:"帝子降兮北渚。"帝子,堯女娥皇女英也。 洞庭明月一千里,涼風雁啼天在水:洞庭,在長沙巴陵,廣圓五百里。
九節菖蒲石上死,湘神彈琴迎帝子:菖蒲,香草名。《神仙傳》:"中嶽石上菖蒲,一寸九節,王興採食之,得長生焉。"
山頭老桂吹古香,雌龍怨吟寒水光:桂老,故其香爲古香。《史記夏紀》:"天降龍二,有雌雄。"帝子女神,故曰雌龍。
沙浦走魚白石郎,閒取真珠擲龍堂:白石郎,水神。古樂府《白石郎曲》:"白石郎,臨江居。前導江伯後從魚。"龍堂,河伯之所居。《楚辭》:"魚鱗屋兮龍堂。"此句猶《楚辭》"捐餘玦兮江中,遺餘佩兮澧浦"之意。
序
帝子歌是唐代詩人李賀較爲難懂的一首詩。展示的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其中寄託着李賀的仕途不遇,人生悲涼之感。
賞析
這是李賀詩中較爲難懂的一首,歷代各家對此詩的解說可謂五花八門。具有代表性的有三說。
一、長生說
清代的王琦認爲“此篇旨趣全放楚辭九歌,會其意者,絕無怪處可見”。他認爲這首詩描寫的是人們爲了長生祈求湘神彈琴以迎帝子,以冀望其神之來格以及帝子之不肯來格,景象寂寥的情景。同時他根據《山海經》中的一段話指出詩中的帝子是天帝之女,而非《楚辭》所稱堯女之帝子。近人在《李賀詩集》中也指出此詩的主題是祈求長生,“首二句說月明雁啼,水天相映,是先就其地描畫一下清空幽冷的光景。三四兩句說,世間雖有求不死之藥,只有求水神去迎接帝子下降,賜以長生。後四句說山頭老桂散發幽光,水中雌龍怨呤,不見神來,惟見羣魚隨着小神馳走,不得已只好姑且把珍珠投獻,祈神鑑祭其誠,或能賜以降臨。”但葉蔥奇認爲帝子是死爲湘水之神的堯之二女。
二、諷刺說
姚文則認爲這是一首諷刺詩。“元和十一年秋,葬莊憲皇太后。時大水,饒州奏漂失四千七百戶。賀作此譏之,雲憲宗採仙藥求長生,而不能使太后少延。九節菖蒲石上死,則知藥不效矣。帝子指後也。後會葬之歲,復值鄱陽秋水爲災。豈是湘妃來迎,桂香水寒,雌龍懷恨,相與送奏哀絲耶?”
三、對比說
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則說“似爲公子之爲女道士者,玩末二語褻瀆見之。題曰帝子,本《九歌》稱堯女者。‘湘神彈琴迎帝子’以上四句,詠上古二妃之幽貞,以下四句詠後世帝女之宕逸。上是客,下是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帝子:指傳說中的堯帝之女娥皇和女英。
- 洞庭:洞庭湖,位於今湖南省北部。
- 九節菖蒲:一種草葯,傳說中具有神奇的功傚。
- 湘神:湘水的神霛,這裡指湘妃,即娥皇和女英。
- 老桂:古老的桂樹。
- 雌龍:比喻帝子。
- 白石郎:指水中精霛。
- 真珠:珍珠。
- 龍堂:龍的居所,這裡指水府。
繙譯
洞庭湖上,明月照耀千裡,涼風中雁聲哀啼,天空倒映在水中。 九節菖蒲在石上枯萎,湘水的神霛彈奏著琴,迎接帝子的到來。 山上的老桂樹散發著古老的香氣,雌龍(帝子)的怨吟在寒光閃爍的水麪上廻蕩。 沙浦邊,魚兒穿梭,白石郎(水中精霛)悠閑地拋擲珍珠到龍堂(水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洞庭湖畔的神秘景象,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神話元素,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詩中“洞庭明月一千裡”展現了洞庭湖的遼濶與明月的皎潔,而“涼風雁啼天在水”則增添了一絲淒涼之美。後文通過“九節菖蒲”、“湘神彈琴”等細節,巧妙地融入了湘妃的傳說,使得整個場景充滿了神話色彩。最後,“雌龍怨吟”與“閑取真珠擲龍堂”則進一步以象征手法,表達了帝子的哀怨與超然。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李賀詩歌中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