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一輪彎月掛在西邊,稀疏的星星閃爍着明亮的光,可是秋夜卻顯得格外漫長。漏壺滴水的聲音迴盪在耳邊,使人難以入睡。
下了霜的葉子彎了下來,幽暗角落的蟲子在鳴叫,秋天的一切都是顯得如此悲涼,薄酒一杯,怎麼能解我心中愁?滿腔熱血地想要爲國效力,卻始終不能如願。天下大事,兒女情長,只能深埋在心中。
注釋
炯(jiǒng):明亮。
永:漫長。
滴泠(líng)泠(líng):指漏壺滴水之聲。
扃(jiōng):門上鈕環,喻閉門,引申爲閉眼。
幽:陰暗的角落
絮(xù):鳴叫
薄:少許
序
《更漏子·本意》是清代詞人王夫之創作的一首詞。詞中作者寫長夜不能入睡,爲更漏聲所惱。眼看着“斜月橫,疏星炯”是環境描寫,烘托出悲涼的氛圍,也爲下文作鋪墊。該詞表達了憂國憂民之情。輾轉反側之狀,溢於言表,末三句感懷家國身世。“天下事,少年心”表達出想要回報國家,爲國效力的迫切願望。全詞格式工整對仗,上片寫景,下片言志末三句感懷家國身世,更覺情意深摯,含蘊不盡。
賞析
“斜月橫,疏星炯”是環境描寫,烘托出悲涼的氛圍,也爲下文作鋪墊。有漏壺滴水聲、霜葉墜落聲和秋蟲的鳴叫聲。襯托秋夜的漫長和寂靜,藉以表達作者內心的孤寂難平。表達了憂國憂民之情。“雙眸未易扃”則可以看出此時作者的狀態是心緒不寧,難以入睡的。“雙眸未易扃”與“不道秋宵真永”前後呼應,正是作者徹夜難眠,才感到秋夜漫長。
結構上,承上啓下,與上文的外在環境的悽清相應和,爲下文抒壯志未酬和憂國憂民之情作鋪墊。
“薄酒何曾得醉!”這句話是定語後置句,詞人借酒消愁,卻不能醉。原因在於他心憂天下。通過“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這些詩句,表達了憂國憂民情,表達了反清復明壯志未酬之情。通過“薄酒何曾得醉”可以看出詞人愁之重、深。
全詞格式工整對仗,上片寫景,下片言志。作者秋宵長夜難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於憂國憂民的情懷,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懷。本詞中寫長夜不能入睡,爲更漏聲所惱。末三句感懷家國身世,更覺情意深摯,含蘊不盡。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烱 (jiǒng):明亮。
- 永:長。
- 泠泠 (líng líng):形容聲音清脆。
- 扃 (jiōng):關閉。
- 絮:連續不斷地低語。
翻譯
斜月橫掛在天際,稀疏的星星閃爍着明亮的光芒。沒想到秋夜竟是如此漫長。聲音緩緩傳來,清脆的滴水聲不斷。雙眼難以閉合。
霜降後,樹葉紛紛墜落,幽暗中的蟲兒連續不斷地低語。即使喝了一些淡酒,又怎能醉倒。對於天下的大事,少年心中的思緒,點點滴滴都顯得那麼深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景象,通過斜月、疏星、霜葉和幽蟲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靜謐而深沉的氛圍。詩中「聲緩緩,滴泠泠」巧妙地以聲音描繪出秋夜的寧靜與漫長。後句「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則表達了少年對天下大事的深思熟慮,展現了其內心的成熟與深沉。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秋夜的獨特感受和對少年心事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