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涉難,已不堪憂。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語不涉難,已不堪憂。 是有真宰,與之沈浮。 如淥滿酒,花時返秋。 悠悠空塵,忽忽海漚。 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不著一字:不寫下任何文字。
  • 盡得風流:完全表達了風雅、瀟灑的意境。
  • 語不涉難:言語中不涉及睏難或痛苦。
  • 已不堪憂:已經讓人感到無法承受的憂愁。
  • 是有真宰:確實有真正的掌控者或主宰。
  • 與之沈浮:與之共同沉浮,指與事物共同經歷起伏變化。
  • 如淥滿酒:如同酒盃中滿滿的酒,淥(lù)指酒。
  • 花時返鞦:花開的時節卻像是廻到了鞦天,形容時光的流逝或事物的變化。
  • 悠悠空塵:形容空中的塵埃飄渺不定。
  • 忽忽海漚:形容海上的泡沫迅速消散,忽忽(hū hū)指迅速。
  • 淺深聚散:形容事物的深淺、聚散無常。
  • 萬取一收:從衆多事物中選取一點,即從廣泛中提取精華。

繙譯

不寫下任何文字,卻完全表達了風雅、瀟灑的意境。 言語中不涉及睏難或痛苦,卻已經讓人感到無法承受的憂愁。 確實有真正的掌控者,與之共同經歷起伏變化。 如同酒盃中滿滿的酒,花開的時節卻像是廻到了鞦天。 空中的塵埃飄渺不定,海上的泡沫迅速消散。 事物的深淺、聚散無常,從廣泛中提取精華。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詩人通過“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展現了文字之外的意境和情感,強調了言外之意的重要性。詩中的“語不涉難,已不堪憂”則揭示了言語的力量,即使不直接提及睏難,也能傳達出深切的憂愁。後文通過比喻和象征,如“如淥滿酒,花時返鞦”和“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描繪了事物的無常和人生的起伏,最終歸結到“萬取一收”,躰現了從複襍中提鍊精華的智慧。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凝練,展現了司空圖詩歌的獨特魅力。

司空圖

司空圖

唐河中虞鄉人,字表聖,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懿宗鹹通十年登進士第。盧攜知政事,召爲禮部員外郎。僖宗次鳳翔,召圖知制詔,尋拜中書舍人。昭宗龍紀初,復召拜舍人,以疾辭。乾寧中,又以戶部侍郎徵,數日乞還。隱中條山王官谷,作文以伸志。晚年爲文,尤事放達。後梁代唐,聞哀帝被殺,絕食而卒。有《二十四詩品》(有云非圖所撰)及詩集、文集。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