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同筆硯,玆夕間衾裯。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
峴首羊公愛,長沙賈誼愁。
土毛無縞紵,鄉味有槎頭。
已抱沈痼疾,更貽魑魅憂。
數年同筆硯,茲夕間衾裯。
意氣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拼音
譯文
洞庭銜山遠遠近近。楓葉如丹先報寒秋。
峴首山贏得羊公愛,長沙城曾使賈誼愁。
嶺南風俗衣無絲麻,家鄉特產魚多查頭。
我已患重病難以醫治,又增添你遭魑魅的擔憂。
幾年間在一起共事,今晚起卻要各渡長夜天各一方。
情投意合的景況將何在?解相思只有向南望斗牛。
注釋
羊公:晉時鎮守襄陽的官吏羊祜。
愛:憐愛。
賈誼:漢代文學家,善寫辭賦。
土毛:土地上生長的五穀雜糧。
縞紵(zhù):白色生絹及細麻所制的衣服。
槎頭:也日查頭鯿,一種味道鮮美的魚。
沉痾(kē):久治不愈的病。
貽(yí):贈予。
魑魅(chīmeì):指古代傳說中生活在山澤中的山神、鬼怪。
同筆硯:指在一起學習或者共事。
茲夕:這晚上。
衾稠(qīnchóu):衾,被子;稠,夾被。此泛指被褥等。
斗牛(dǒuniú):星宿名,指二十八星宿的斗宿和牛宿。
序
這首是王昌齡被貶嶺南時的送別詩。詩從洞庭秋意寫起,給人以蕭瑟之感。接着用羊祜、賈誼作喻,讚歎王昌齡的政績和才華,對王昌齡遠謫未開化的嶺南,深表同情與憂慮。最後寫二人友情之深,現在要天各一方,懸想以後相思時只能以“望斗牛”來解,用無可奈何,寫盡遠別之苦。
詩人與王昌齡同爲盛唐的詩人,詩風雖迥然相異,但互爲知己,且“數年同筆硯”。詩的前四句既有眼前所見之景,又融合了想象中的征途之景,四句詩出現了三個不同的地名,行人的顛沛流離之苦不言而喻,“愛”和“愁”兩字鮮明地刻畫出分別時的依依不捨。中間四句如述家常,“無”和“有”點明詩人的傾其所有來款待遠道而來的友人。“已”和“更”是詩人常用的手法,知天命之年,悲愁卻接踵而來,層層相壓。後四句直接敘說兩人的友情,分別之後將是漫長的懷念。
全詩語調低沉,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