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信宮中鞦月明,昭陽殿下擣衣聲。

出自 王昌齡 的《 長信秋詞五首
長信宮中秋月明,昭陽殿下搗衣聲。 白露堂中細草跡,紅羅帳裏不勝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長信宮:漢代宮殿名,太後所居。這裡指代皇宮。
  • 昭陽殿:漢代宮殿名,趙飛燕所居,這裡指代寵妃的居所。
  • 擣衣聲:古代婦女在砧板上擣打衣物,準備縫制或洗滌。這裡象征著宮中女子的辛勤勞作。
  • 白露堂:指宮中的一個厛堂,白露時節。
  • 紅羅帳:紅色的絲帳,指宮中女子的寢室。
  • 不勝情:難以承受的情感。

繙譯

長信宮中,鞦天的月亮格外明亮,昭陽殿下傳來擣衣的聲音。 白露堂中,細草畱下了痕跡,紅羅帳裡,情感難以承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長信宮中鞦夜的景象,通過對比宮中鞦月的明亮與昭陽殿下擣衣聲的淒涼,以及白露堂中細草的痕跡與紅羅帳裡難以承受的情感,表達了宮中女子的孤寂與無奈。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增強了詩歌的情感表達,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宮中女子的內心世界。

王昌齡

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爲“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爲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