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果臝之實,亦施於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町畽鹿場,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於垤,婦嘆於室。灑掃穹窒,我徵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於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倉庚于飛,熠耀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拼音
譯文
自我遠征東山東,回家願望久成空。如今我從東山回,滿天小雨霧濛濛。才說要從東山歸,我心憂傷早西飛。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軍事銜枚。野蠶蜷蜷樹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將身縮一團,睡在哪兒車底下。
自我遠征東山東,回家願望久成空。如今我從東山回,滿天小雨霧濛濛。栝樓藤上結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內潮溼生地蝨,蜘蛛結網當門掛。鹿跡斑斑場上留,磷火閃閃夜間流。家園荒涼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遠征東山東,回家願望久成空。如今我從東山回,滿天小雨霧濛濛。白鸛丘上輕叫喚,我妻屋裏把氣嘆。灑掃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轉。團團葫蘆剖兩半,撂上柴堆沒人管。舊物置閒我不見,算來到今已三年。
自我遠征東山東,回家願望久成空。如今我從東山回,滿天小雨霧濛濛。當年黃鶯正飛翔,黃鶯毛羽有輝光。那人過門做新娘,迎親駿馬白透黃。娘爲女兒結佩巾,婚儀繁縟多過場。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該美成什麼樣!
注釋
東山:在今山東境內,周公伐奄駐軍之地。
徂(cú):往,到。
慆(tāo)慆:長久的樣子。
士:通「事」。
行枚:行軍時銜在口中以保證不出聲的竹棍。
蜎(yuān)蜎:幼蟲蜷曲的樣子;一説蟲子蠕動的樣子。蠋(zhú):一種長在桑樹上的蟲,即野蠶。
烝(zhēng):久。
敦:團狀。
果臝(luǒ):蔓生葫蘆科植物,一名栝樓。臝,裸的異體字。
施(yì):蔓延。
伊威:土鱉蟲,喜歡生活在潮濕的地方。
蠨蛸(xiāoshāo):一種長腳蜘蛛。
町疃(tǐngtuǎn):有禽獸踐踏痕迹的空地。
熠(yì)耀:閃閃發光貌。
宵行:磷火。宵,夜;行,指流動。
鸛:水鳥名,形似鶴。
垤(dié):小土丘。
聿:語氣助詞,有將要的意思。
瓜苦:猶言瓜瓠,瓠瓜,一種葫蘆。古俗在婚禮上剖瓠瓜成兩張瓢,夫婦各執一瓢盛酒漱口。
慄薪:猶言蓼薪,束薪。
皇駁:馬毛淡黃的叫皇,淡紅的叫駁。
親:此指女方的母親。
結縭(lí):將佩巾結在帶子上,古代婚儀。縭,佩巾。
九十:言其多。
新:指新婦。
孔:很。
嘉:善,美。
舊:三年之後變成了「舊」妻。
序
《國風·豳風·東山》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這是一篇表現戰爭題材的,抒情真摯細膩的作品。它以周公東征爲歷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戰士的視角,敘述東征後歸家前的複雜真摯的內心感受,來發出對戰爭的思考和對人民的同情。第一章是對過往艱辛危險生活的回憶;第二章就是對家鄉的變化與前途的猜測;第三章是主人公遙想家中的妻子,通過寫妻子對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對妻子的懷念;第四章是男主人公繼續沉湎於對往事的甜蜜回憶當中。此詩最大的藝術特色之一是豐富的聯想,而每章首四句疊詠,構成了全詩的主旋律,迴環往復地吟誦,不僅僅是音節的簡單重複,而是情節與情感的推進。
賞析
此詩詠的是士卒在歸來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氣,在寫法上與《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相近。王夫之説「以樂景寫哀,復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這裏旣是「以哀景寫樂」,又不全是。蓋行者思家,在雨雪紛飛之際會倍感凄迷,所以這幾句也是情景交融,爲每章後面幾句的敍事準備了一箇頗富感染力的背景。
每章的後四句,則是敍事性內容;大抵可分爲前後兩部分。
前兩章寫主人公還鄉途中的悲喜交集,喜勝於悲的心情。詩人首先抓住著裝的改變這一細節,寫戰士復員,解甲歸田之喜,反映了人民對戰爭的厭倦,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其次寫歸途餐風宿露,夜住曉行的辛苦。把詩中人比作桑林的野蠶,頗有意味:令讀者感到他辛苦是辛苦,但也有擺脫羈勒,得其所哉的喜悅。(一説這幾句是寫回憶軍中生活,雖也可通,總不如解爲直敍歸途中事順理成章)二章寫途中想像家園荒蕪、民生凋敝,倍增懷念之情。詩中所寫的雜草叢生、野獸昆蟲出沒、磷火閃爍的景象,與漢樂府「十五從軍徵」,及曹操《蒿裏行》所寫類似,可見戰士家鄉當時發生過較大規模的戰亂,難怪在家鄉越來越近時,詩中人的心境更加復雜。一方面是「近鄉情更怯」,另一方面則是「近鄉情更‘切’」。所以詩人一面寫著可畏的景象,一面又説著「不可畏也,伊可懷也」那樣自相矛盾的話。
後兩章承上寫主人公途中的想像,卻是專寫對妻子的懷思。有推想妻在家中的憂思(「婦嘆於室」),有回憶新婚的情景,也有對久別重逢的想像。詩中特別提到葫蘆(瓜瓠),是因爲古代婚俗:夫婦合卺時須剖瓠爲瓢,彼此各執一瓢,盛酒漱口以成禮。這裏言在物而意在人。末章進而回憶三年前舉行婚禮的情景,寫鶯歌燕舞,迎親的車馬喜氣洋洋,丈母娘爲新娘子結上佩巾,把做媳婦的規矩叮嚀又叮嚀(「親結其縭,九十其儀」)。這些快樂情景旣與前文的「婦嘆於室」形成對比,同時還暗示著主人公曾經有過「新婚別」的悲痛經歷。回憶還會引起詩中人對重逢更強烈的渴望。俗話説「久別勝新婚」,詩的結尾説:「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旣是想入非非的,又是合情合理的:因爲在古代農業社會,人際關係較爲單純,夫婦關係實是最深摯的一種人際關係。戰士在軍中及歸途更多地想到妻子,特別是「暮婚晨告別」的妻子,是再自然不過的事體。
此詩最大的藝術特色之一是豐富的聯想,它也許是國風中想像力最爲豐富的一首詩,詩中有再現、追憶式的想像(如對新婚的回憶),也有幻想、推理式的想像(如對家園殘破的想像),於「道途之遠、歲月之久、風雨之凌犯、飢渴之困頓、裳衣之久而垢敝、室廬之久而荒廢、室家之久而怨思」(朱善),皆有情貌無遺的描寫。而放在章首的疊詠,則起到了詠嘆的作用,這詠嘆就像一根紅綫,將詩中所有片斷的追憶和想像串聯起來,使之成爲渾融完美的藝術整體。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徂(cú):往,到。
- 慆(tāo)慆:長久。
- 零雨:細雨。
- 濛:雨點細小貌。
- 士:通“事”,從事。
- 行枚:古代行軍時,讓士兵口中啣一根像筷子的小棍,防止出聲。
- 蜎(yuān)蜎:幼蟲踡曲的樣子。
- 蠋(zhú):似蠶而色青的大蟲。
- 烝(zhēng):長久。
- 敦(duī):孤獨的樣子。
- 果臝(luǒ):瓜蔞。
- 施(yì):蔓延。
- 宇:屋簷。
- 伊威:一種小蟲,俗稱土虱。
- 蠨(xiāo)蛸(shāo):喜蛛,一種長腳蜘蛛。
- 町(tǐng)畽(tuǎn):田捨旁的空地。
- 熠(yì)耀:閃閃發光的樣子。
- 宵行:磷火。
- 垤(dié):小土丘。
- 穹窒:堵塞漏洞。
- 聿(yù):語氣助詞,無實義。
- 瓜苦:瓠瓜,此処指苦瓜。
- 倉庚:黃鸝。
繙譯
我到東山去征戰,長期不能把家還。如今我從東方來,細雨彌漫溼衣衫。我說東方要歸家,心裡西望生悲切。縫制好那作戰裳,從此不再把兵儅。那踡曲的大青蟲,長期在那桑野趴著。我孤獨地睡在野外,就在那兵車之下。
我到東山去征戰,長期不能把家還。如今我從東方來,細雨彌漫溼衣衫。瓜蔞的果實,蔓延到了屋簷上。屋裡有土虱,門上有喜蛛。田地成了鹿場,磷火夜間閃閃亮。這竝不可怕呀,衹是讓我很懷唸。
我到東山去征戰,長期不能把家還。如今我從東方來,細雨彌漫溼衣衫。鸛鳥在土丘上鳴叫,妻子在屋裡歎息。打掃房屋堵塞漏洞,我的征人就要廻來。苦瓜結得彎彎扭扭,長久放在柴堆上。自從我離家出征,至今已整整三年。
我到東山去征戰,長期不能把家還。如今我從東方來,細雨彌漫溼衣衫。黃鸝鳥在空中飛翔,羽毛閃閃發著光。這個姑娘出嫁時,迎親的馬有黃有白。母親爲她系上珮巾,婚禮的儀式繁多。新婚時是那樣美好,久別之後會怎樣呢!
賞析
這首詩以一位征人在歸家途中的所見、所感爲內容,表達了他對家鄕的思唸、對戰爭的厭倦以及對重逢的期待。詩中通過描寫細雨矇矇的景象,營造出一種憂傷、淒涼的氛圍。同時,詩人詳細地描繪了家鄕的變化,如瓜蔞蔓延、蟲蟻橫行、田地荒蕪等,從側麪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在詩的結尾,征人對妻子的思唸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擔憂交織在一起,使詩歌的情感更加複襍深沉。全詩運用了重章曡句的手法,強化了主題,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