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還沙塞遠,北愴河梁別。

出自 李白 的《 蘇武
蘇武在匈奴,十年持漢節。 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 牧羊邊地苦,落日歸心絕。 渴飲月窟冰,飢餐天上雪。 東還沙塞遠,北愴河梁別。 泣把李陵衣,相看淚成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蘇武:西漢時期的名臣,因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期間堅持不屈,保持漢朝使節的尊嚴。
  • 匈奴: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與漢朝長期對立。
  • 十年持漢節:指蘇武在匈奴被扣留的十年間,始終持有漢朝的使節標誌,象徵其忠誠不渝。
  • 白雁:一種鳥,古人常用以傳遞書信。
  • 上林:指上林苑,漢代皇家園林。
  • 一書札:一封書信。
  • 牧羊邊地苦:蘇武在匈奴被罰牧羊,生活艱苦。
  • 月窟冰:指極寒之地的水凍結成的冰。
  • 天上雪:比喻雪非常純淨。
  • 東還沙塞遠:指蘇武被釋放後,東歸的路途遙遠。
  • 北愴河梁別:北方的離別之情,河梁指橋樑,常用來象徵離別之地。
  • 泣把李陵衣:李陵是蘇武的朋友,這裏指蘇武哭泣時抓住李陵的衣襟。

翻譯

蘇武在匈奴被扣留,十年間始終持有漢朝的使節標誌。 白雁飛過上林苑,空留下一封書信傳達思念。 在邊疆牧羊生活艱苦,夕陽下歸心已斷。 渴了就喝極寒之地的冰水,餓了就吃天上的純淨雪。 東歸的路途遙遠,北方的離別讓人心痛。 哭泣時抓住朋友的衣襟,相視的淚已成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蘇武在匈奴的艱苦生活和忠誠不屈的精神。通過「十年持漢節」、「牧羊邊地苦」等句,展現了蘇武的堅韌和忠誠。詩中的「白雁」、「月窟冰」、「天上雪」等意象,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結尾的「泣把李陵衣,相看淚成血」則深刻表達了蘇武與友人離別時的悲痛心情,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充分展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色彩和深邃的情感表達。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