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無蜀兵三千人,部領辛苦江山長。
大麥乾枯小麥黃,婦女行泣夫走藏。
東至集壁西樑洋,問誰腰鐮胡與羌。
豈無蜀兵三千人,部領辛苦江山長。
安得如鳥有羽翅,託身白雲還故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乾枯(qián kū):乾枯,指植物失去水分而枯萎。
- 行泣(xíng qì):邊走邊哭泣。
- 腰鐮(yāo lián):腰間掛着鐮刀,指勞作。
- 胡與羌(hú yǔ qiāng):古代對西北邊疆少數民族的稱呼。
- 部領(bù lǐng):率領,指揮。
- 託身(tuō shēn):寄託身體,指尋求庇護或安身之所。
翻譯
大麥乾枯,小麥已黃,婦女邊走邊哭泣,丈夫四處躲藏。 東至集壁,西到梁洋,問誰腰間掛着鐮刀,是胡人和羌人。 難道沒有蜀地的士兵三千人嗎?他們辛苦地率領着,面對着漫長的江山。 如何能像鳥兒一樣擁有羽翅,寄託身體於白雲之中,回到故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戰亂時期農民的悲慘生活和無奈心情。詩中,「大麥乾枯小麥黃」一句,既反映了農作物的成熟,也暗示了農民的艱辛。婦女的哭泣和丈夫的躲藏,生動地展現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恐懼和不安。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於和平與歸鄉的深切渴望,通過比喻自己如鳥兒般擁有羽翅,寄託於白雲之中,形象地表達了對自由與安寧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反映了杜甫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注和對和平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