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連袂(mèi):猶聯袂。晉葛洪《抱朴子·疾謬》:“攜手連袂,以遨以集。”袂:指衣袖。
歡:古時女子對所愛男子的愛稱。
映:《樂府》作“影”。鷓鴣(zhègū):鳥名。爲中國南方留鳥。古人諧其鳴聲爲“行不得也哥哥”,詩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鄉。
賞析
民歌中,情歌一類數量很多。它不僅有較高的審美娛樂價值,而且也起到實際的愛情橋樑的作用。在我國西南民間,對歌的風俗自古很盛。劉禹錫謫居巴楚間的詩作中就有這種民俗的描寫,這首《踏歌詞》就是。踏歌是不用伴奏、踏地以爲節拍的徒歌,是民歌的一種唱法。劉禹錫居夔州時創作了《踏歌詞四首》,這是第一首。
開篇以景起興。春江水漲,幾乎平堤。尤其在月下,堤面和江面都明晃晃連成一片,更給人水與堤平的感覺。“大堤平”三字,不僅寫出江水上漲,大堤平寬,還寫出月色的皎潔。就在這樣的春江花月夜,堤上走着成隊的“女郎”。她們都是生在村野的民間姑娘,是趁月圓之夜“踏歌”來的。她們初來的情態是彼此偎靠連袂而行,既興奮,又含幾分嬌羞。一二句寫“春江月出”,是暮色;三四句寫到“紅霞映樹”,是拂曉,其間有較長的時間跨度,省略了一些情事。從三句的“唱盡新詞”和“歡”等字樣看,省去的正是“新詞宛轉遞相傳”的對歌的情景。民間對歌,詞兒大多是即興新編,言爲心聲,所以是“新詞”。“歡”則是女方所悅的男子,即對歌的另一方。歌聲一起,姑娘們最初的嬌羞立即被趕跑了,到後來,新詞唱盡,便與所歡相就。所以同組第三首《踏歌詞·新詞宛轉遞相傳》就寫道:“月落烏啼雲雨(指男女私情)散,遊童陌上拾花鈿。”在這樣美麗的夜晚並非十全十美,有人找到情侶,同時也有人找不到。三四句正是這樣一個特寫的鏡頭。它表現的並不是全部的女郎而是其中的某一個。在別人都憑歌聲爲媒介而會到自己所“歡”的時候,她卻是“唱盡新詞歡不見”,嚐到了失望的滋味。但她仍舊懷着希望,一直等到“紅霞映樹”的早晨。小夥子最後是否來了,“鷓鴣鳴”聲似乎有所暗示。然而終究是個謎,有兩種猜法。鷓鴣雄雌和鳴,也許暗示姑娘終於等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但也可以是相反,這雙雙鳥兒和鳴之聲反襯出她的煩惱。不光這結尾有些撲朔迷離,第三句省略的主詞也有解作女郎全體的。從而這就成了一個很離奇的夜晚——小夥子們都沒有來,姑娘們都有些不堪。總之,由於使用了省略和暗示的語言,使得此詩意境靈活,不易確指。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詩寫出了妙齡中的女郎對愛情失望而有所期待的心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連袂(mèi)行:手挽手同行。袂,袖子。
- 歡:古代女子對情人的稱呼 。
- 鷓鴣(zhè gū):鳥名,叫聲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 。
繙譯
春天的江水高漲,幾乎與大堤齊平,明月緩緩陞起。大堤之上,年輕的姑娘們手挽著手一同漫步。她們唱盡了新譜寫的歌曲,可心中思唸的情人卻始終沒有出現。此時,天邊的紅霞映照著樹林,鷓鴣鳥兒在林中啼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充滿風情的春夜江濱圖。詩的開篇“春江月出大堤平”,營造出開濶而甯靜的背景,爲後麪人物的出場做鋪墊。 “堤上女郎連袂行”,生動地刻畫了姑娘們結伴而行的歡快場景,展現出她們活潑的姿態。 “唱盡新詞歡不見”一句,則巧妙地轉折,流露出姑娘們對情人的期待與未見情人的失落之情。而結尾“紅霞映樹鷓鴣鳴”以景結情,豔麗的紅霞、啼鳴的鷓鴣,看似美好的景色,卻越發襯托出女郎內心的寂寥。整首詩情景交融,以清新自然的筆觸,寫出了青春少女的細膩情感,既有生活氣息又充滿了詩意,讓人感受到一種濃鬱的美好與淡淡的惆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