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才抑不用,遠投荊南沙。

出自 酈炎 的《 詩二首
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 蘭榮一何晚,嚴霜瘁其柯。 哀哉二芳草,不植太山阿。 文質道所貴,遭時用有嘉。 絳灌臨衡宰,謂誼崇浮華。 賢才抑不用,遠投荊南沙。 抱玉乘龍驥,不逢樂與和。 安得孔仲尼,爲世陳四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河洲:水中的陸地。
  • (kē):草木的枝莖。
  • 太山阿(ā):泰山的曲隅。
  • 絳灌:指絳侯周勃和潁陰侯灌嬰,此處借指權貴。
  • 衡宰:指丞相,當時賈誼曾被貶,絳灌等人說他崇尚浮華,不適合擔任重要官職。

翻譯

靈芝生長在河中的小洲上,隨着洶涌的波濤搖擺不定。 蘭花綻放得多麼晚啊,嚴寒的霜雪使它的枝莖枯萎。 悲哀啊這兩種芳草,沒有種植在泰山的曲隅。 文采和質樸是爲人所看重的,遇到合適的時機才能被讚賞。 絳侯和灌嬰在擔任丞相的時候,說賈誼崇尚浮華。 賢能的人才被抑制不能被任用,被遠遠地發配到荊南的荒沙之地。 懷抱美玉、乘着駿馬的賢才,卻遇不到像伯樂和卞和那樣的知音。 怎樣才能得到孔子仲尼,爲世間宣講四種科目(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呢?

賞析

這首詩以靈芝和蘭花兩種芳草的遭遇,隱喻了賢才不被重用的悲哀。詩中先描述靈芝在洪波中動搖,蘭花被嚴霜摧殘,暗示了賢才在艱難的環境中遭受磨難。接着提到賈誼被絳灌等權貴排擠,被貶到偏遠之地,進一步表達了對賢才受壓抑的憤懣。詩人感嘆賢才如抱玉乘龍驥,卻找不到賞識他們的人,最後希望能有像孔子這樣的人來弘揚正道,爲世間選拔人才。整首詩寓意深刻,借物喻人,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人才命運的關注。

酈炎

酈炎

東漢涿郡范陽人,字文勝。有文才,解音律,言論敏捷。靈帝時州郡辟命,皆不就。瘋病發,而妻臨產,驚死。妻家訟之,系死獄中。 ► 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