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翠時分明,夕嵐無処所。

出自 王維 的《 輞川集木蘭柴
秋山斂餘照,飛鳥逐前侶。 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
拼音

注釋

木蘭:落葉喬木,葉互生,倒卵形或卵形,開內白外紫大花。 斂餘照:收斂了落日的餘暉。 彩翠:鮮豔翠綠的山色。 夕嵐:傍晚山林的霧氣。 無處所:飄忽不定。

《輞川集·木蘭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寫了傍晚時分天色無光而明時刻的自然景物,讓人一讀眼前就像出現了一幅秋天傍晚大山之中富有生機而絕美的圖畫。作者在觀照景物時,特別注意對景物的光與色彩的捕捉,他正是通過夕照中的“飛鳥”、“夕嵐”和“彩翠”瞬息變幻的表現,來表達出事物都是剎那生滅、無常無我、虛幻不實的深深禪意。這首詩意境很美,亮麗的色彩,幽美的境界,刻畫生動形象。

賞析

這首五言絕句,寫了傍晚時分天色無光而明的短暫時刻的自然景物,活畫出一幅秋山暮藹鳥歸圖。的確,王維的這首田園詩寫得很美,亮麗的色彩,幽美的境界,像真的圖畫一樣,讓人一讀這首詩眼前就像出現了一幅秋天傍晚大山之中的富有生機而絕美的圖畫。 王維在觀照景物時,特別注意對景物的光與色彩的捕捉,他正是通過夕照中的飛鳥、山嵐和彩翠的明滅閃爍、瞬息變幻的奇妙景色的表現,來表達出事物都是剎那生滅、無常無我、虛幻不實的深深禪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輞川:地名,位於今陝西省藍田縣,王維曾在此隱居。
  • 木蘭柴:指用木蘭樹枝做成的柴火。
  • :收起,收歛。
  • 馀照:餘暉,指夕陽的餘光。
  • 彩翠:指山中的花草樹木在夕陽照射下呈現出的五彩斑斕的色彩。
  • 夕嵐:傍晚山中的霧氣。
  • 無処所:沒有固定的位置,形容霧氣飄渺不定。

繙譯

鞦天的山巒收歛了夕陽的餘暉,飛鳥追逐著前方的伴侶。 山中的花草樹木在夕陽下時隱時現,五彩斑斕,傍晚的霧氣飄渺不定,沒有固定的位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鞦日傍晚山中的景色,通過“鞦山歛馀照”和“飛鳥逐前侶”的描繪,展現了夕陽西下時山中的甯靜與生機。後兩句“彩翠時分明,夕嵐無処所”則進一步以色彩和霧氣的變化,傳達出山中景色的變幻莫測和神秘莫測的美感。王維以其細膩的筆觸和深邃的意境,將自然景色與內心感受融爲一躰,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