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韻譯】
義公在大禹寺中參禪修靜,禪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窗外見一座孤峯峭拔聳立,臺階前道道山谷縱橫幽深。
雨剛停夕陽便散發出光彩,庭院裏滿處都是青翠綠陰。
看蓮花出污泥卻依然潔淨,才知義公一塵不染的心境。
【散譯】
義公在寂靜的地方參禪,因而把屋宇建在深山老林中。禪房外,孤峯聳立;臺階前,溝水清淺。久雨初停,夕陽返照,綠樹的陰影散落在幽暗的庭院中。看到池中的蓮花如此清純潔淨,我才明白義公的心境就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
注釋
大禹寺:寺名,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上。
義公:指名字中有一「義」字的僧人。
禪房:僧人居住的房屋。
禪寂:卽梵文禪那的音義合譯,亦簡稱「禪」。爲佛教基本修證之法,即寂靜思慮之意。寂,一作「處」。
結構:一作「結宇」。建舍
空林:空寂的山林。
衆:一作「羣」。
壑(hè):溝壑。
連:一作「照」。
雨足:雨腳,指像線一樣一串串密密連接的雨點。
空翠:明淨的翠綠色。
蓮花:爲佛家語,佛教以蓮花爲最潔,其梵語音譯爲「優鉢羅」。亦指《蓮花經》。
應:一作「方」。
不染心:心地不爲塵念所染。
序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是一首題贊詩,也是一首山水詩。此詩抒寫了義公超塵脫俗、心潔如蓮的美好品質。前兩聯描繪出禪房周圍寂靜、淡雅的環境,烘托了義公的潛心修禪、清心寡慾。頸聯寫天氣變化時禪房的別樣景觀。尾聯點明義公品行高潔如蓮花一塵不染,表達了詩人對義公純潔心境的感嘆與讚美。全詩以突出“清淨”爲主,由景清寫到心淨,層層遞進,相互照應,筆致疏淡,意境清遠,淡人心魄,用語明朗輕快,詞采清雅秀麗。
賞析
這是一首題贊詩,也是一首山水詩。
首聯「義公習禪寂,結構依空林」,「禪寂」用佛家語,佛教徒坐禪入定,思惟寂靜,所謂「一心禪寂,攝諸亂惡」(《維摩詰經》)。義公爲了「習禪寂」,在空寂的山裏修築禪房,描寫禪房的幽寂。起句看似平淡,但詩人以「習禪」和「空林」相對應,便構成了一種「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繪出了義公坐禪的環境背景,爲全詩寫景勾畫了一箇總背景,也爲中間兩聯描寫禪房前景作了有力的鋪墊。
頷聯「戶外一峰秀,階前群壑深」著意表現禪房位置的高深。門外孤峰高聳,階前深壑縱橫。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種斷絶塵想的意緒,神往物外的志趣。這裏「一峰秀」是遠景,「群壑深」是近景。從位置上來説,義公禪房俯視群壑,遙對遠峰,足見其高;而階前群壑起伏,連綿縱橫,又見禪房之深。這二句詩,景物交疊,氣象森閎,雄奇壯觀,層次感十分強烈。前兩聯描繪高僧禪房位置、禪房庭前的自然環境,通過環境的清雅脫俗、悠遠深邃襯託出義公清高的志趣。
頸聯「夕陽照雨足,空翠落庭陰」描寫雨後空山清幽之景。當雨過天睛之際,夕陽徐下時分,天宇方沐,山巒清靜,晚霞夕嵐,相映絢爛。翠綠的山影靜靜地投印在庭院中,陰幽空靈,清爽怡人。這二句從動的方面描寫禪院清凈爽潔,與前兩句從靜的方面描寫禪院的幽寂高深相結合。雖以寫景爲主,但景中有人。這時,空翠的水氣飄落,禪房庭上,和潤陰凉,人立其間,更見出風姿情采。這一聯,詩人抓住一了雨後高僧隱居環境的特點,進一步由景色環境的描寫烘託義公脫離凡間、超於塵世的胸襟和情懷。無一字贊美高僧卻字字飽含尊敬和贊美之情,明是寫景實是贊人;明是贊景實是贊人。
尾聯「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喩贊美禪師虛空高爽的禪心。義公選取了這樣美妙的山水環境來修築禪房,可見他有佛眼般清靜的境界,方知他懷有蓮花一樣纖塵不染的襟懷。「蓮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歷來被佛教視作聖花,而「不染心」,活用禪宗六祖慧能的偈語:「心是菩提樹,身爲明鏡臺。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這末尾二句,巧妙地點破了寫景的用意。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羈,爲人耿介,志在隱逸。這首詩通過描寫高僧修行的環境來贊美高僧清凈純潔的心胸。也寄託著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詩以突出「清凈」爲主,由景清寫到心凈,層層遞進,相互照應,筆致疏淡,意境清遠,淡人心魄。此詩用語明朗輕快,詞采清雅秀麗,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現孟浩然詩歌藝術特點的代表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