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歎伯夷,欲以厲俗。

出自 曹操 的《 度關山
天地間,人爲貴。立君牧民,爲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緯四極。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聖,總統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後世,改制易律。勞民爲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不及唐堯,採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侈惡之大,儉爲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兼愛尚同,疏者爲戚。
拼音

譯文

自從造物主鑿開混沌,闢出天地,就選定了人做爲其間億萬生物中的靈長。又依照星辰隨從日月的道理在靈長中設立君王,牧養從庶。維繫人間秩序的方軌也由他劃定帝王大駕的馬跡轍痕在他巡幸所至的四方八極,留下了經天緯地、至大無匹的一幅藍圖,這神明莫測,天工鬼斧的圖畫,就是在天地之子宏偉的胸臆中運作籌謀的社稷山河的絕妙遠景。在這煌煌日新的淳美藍圖上,譾劣鄙惡受到斥逐,良智懿德得到遷賞。蒸蒸黎民,山澤江河,飛潛動植都在繁衍生息,蓬勃滋長。 讚美你!古之賢君聖,主囊括寰宇,統攝萬幫!封土建國,五等諸侯各轄其域,撫其民,地置井田,爲公爲私俱安其分,守其職。刑法之立,是國家的要務,寧可焚棄丹書,盡廢成法,也不可輕赦濫贖,讓國家律令成爲空文一紙。倘若立法者和執法人都具有上古時皋陶的耿直,甫侯的峻歷,這種品格的本身,不就己是對法律的最完美的盡職? 感慨你!可悲的後繼者,上古治世的善政良法,已在你們的手中盡行改易。你們的足跡只嵌在征斂和虐使子民的道途中,百姓們生命的汁液都在徭役和稅賦的絞榨下,涔涔流出,以滋養非分的奢侈和淫糜。難道你們會不明白:勞瘁枯槁的唐堯,用土碗進食而天下安泰;虞舜只是改用木碗並加以漆飾,並招十三個諸侯的反叛,是出於什麼樣的簡單道理?你們是否還能記起前人對伯夷由衷讚歎,他的博愛和遜讓,苛於待己;是否願意重溫“儉,德之共,侈,惡之大”的古訓是否還能以這些懿範和典則自我砥礪?假如人們能如許由那樣毅然推讓掉一個國家世間的一切訴訟紛爭豈不都成了笑話?!兼愛天下每一個同類;一介平民同一國君主之間並沒有等差。墨子所倡揚的這一真諦如能滲化每一個心靈,那時天下億兆必將互爲姐妹父兄儘管遠隔天涯。

這首詩抒寫了曹操的政治理想。《度關山》是樂府舊題,郭茂倩將其收入《樂府詩集相和歌辭相和曲》。其雲:“《樂府解題》曰:魏樂奏武帝辭,言人君當自勤苦,省方黜陟,省刑薄賦也”。

賞析

詩從“人爲貴”入筆,表達了詩人以“讓”與“兼愛”爲基礎的大同思想,爲了充分表達這一思想,詩人並寫兩面,一是從“立君牧民”寫起,通過敘述古代君主治民的法則,認爲退小人任用德才兼備者是國家昌盛的基本保證;二是通過堯舜之間的對比,怎樣才能糾正“侈惡之大”呢?詩人主張“儉爲共德”,在此基礎上,提出“讓”與“兼愛”,即國君賢明,君民平等,執法公正,訟獄不興的大同思想。通過言語,可見詩人渴望國家統一,天下安定的願望。
曹操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人,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先爲東漢大將軍、丞相,後爲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其爲魏武帝。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爲統一中國北方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屯田,對農業生產恢復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詩作具有創新精神,開啓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爲“改造文章的祖師”。 ► 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