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
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葩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
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舒高潔。萬化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才卓犖,下土難分別。瑤臺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拼音
注釋
無俗念:詞牌名,著名的詞有長春真人的梨花詞《無俗念》。
序
此詞表面上雖是詠梨花,實則是作者借不食人間煙火的梨花,以寄託自身的超塵拔世之志。
賞析
上片寫梨花開放的時間、風姿、周圍的環境。前兩句點出梨花開於晚春的寒食節前後,“春遊浩蕩”表明是芳草萋萋、漫天飛花的暮春季節。“白錦”二句,以白錦和白雪比喻梨花的潔白無瑕與香花爛漫的盛開模樣,反用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形象真實而鮮明。“靜夜”至上片末,寫梨花開放的環境,暮靄沉沉天地闊的靜夜裏,梨花悄悄地綻放在月光溶溶的夜色中。“冷”字,生動地烘托出寧靜、微寒的夜景,使讀者想到曹雪芹的“冷月葬花魂”。人間與天上都溶浸在皓月與花色交織而成的氛圍中,月光皎潔、花似雪明,給人一種高潔、脫俗的感受。
下片前三句用典,繼續以“天姿靈秀”的姑射真人來比喻梨花,《莊子·逍遙遊》雲:“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這三句就是用這典故,這位神人,修養已經達到神化難測的境界,暗寫梨花的冰清玉潔與靜若處子的仙姿。“萬化”諸句寫作者的體會與想法。由上句的“神人無功”,這位藐姑射山神人雖有大功,卻無意於求功,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志向;作者又由梨花的清高絕俗、不與羣芳同伍,感慨世俗之人未能欣賞,就好像俗人對作者的清高傲骨未能賞識。畢竟,世人多醉我清醒,這種不食人間煙火、超塵拔世的清涼境界,也只有能進入洞天福地修行的有道者,才能心領神會。
此詞雖是詠物,實即詠自己,這正是文人詠物詞的寄寓手法。此詞把梨花獨特超群的氣質,寫得生動鮮明,讓人有清新脫俗、靈秀異常的感覺,雖結尾不免落入談道論教的範圍,但仍不失爲一首佳作。
詞人所選取的歌詠之物,往往是個人內在性情與藝術風格的表徵,因此丘處機歌詠浩氣清英、仙材卓犖的梨花,可以看出其清新脫俗的風格、靈秀異常的神人氣息,而表現於作品中,則呈現了清拔脫俗的風格特色。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寒食:節日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鞦時晉文公負其功臣介之推。介憤而隱於緜山。文公悔悟,燒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樹焚死。人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爲悼唸。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
- 玉樹瓊葩:美玉般的樹和奇異的花。瓊(qióng),美玉。
- 姑射(yè)真人:姑射爲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話人物。
- 萬化:萬事萬物的變化。
- 卓犖(luò):超絕出衆。
繙譯
春天出遊浩渺無邊,每年都是寒食時節梨花盛開之際。梨花如白錦般沒有一絲紋路,香氣濃鬱爛漫,像美玉般的樹和如雪般的花堆積在一起。寂靜的夜晚深沉,浮動的光霧矇矇,冰冷地浸潤著那如水般的明月。人間和天上,燦爛如銀的霞光照徹通透。 那梨花好似姑射真人,天生麗質,霛氣秀美,意氣舒展,高潔脫俗。萬事萬物的變化誰又能相信呢,它不與其他各種花卉同列。其浩然之氣清新英俊,其超凡之才卓越超群,塵世之中難以分辨。返廻瑤台仙境,在洞天府地才看清它的絕世之美。
賞析
這首詞吟詠梨花,通過對梨花的描寫,寄托了詞人的高潔情懷。詞的上闋著重寫梨花的色、香、形以及月光映照下的美景,營造出一種空霛、澄澈的意境。下闋則將梨花比作姑射真人,突出其高潔、霛秀的氣質,同時強調其與衆不同,超塵脫俗。全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描繪了梨花的美麗形象,又傳達出一種超凡脫俗的精神追求,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心霛的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