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鍾聲連翠微。

出自 綦毋潛 的《 過融上人蘭若
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溪鳥飛。 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鐘聲連翠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蘭若(rán ruò):寺廟,是“阿蘭若”的簡稱,原意是森林,引申爲“寂靜処”、“空閑処”、“遠離処”,躲避人間熱閙処之地,有些房子可供脩道者居住靜脩之用,或一人或數人。
  • 禪室:指僧人脩行的地方。
  • 掛僧衣:指僧人不在,衣服掛在禪室中。
  • 谿鳥:指在山間谿流附近活動的鳥類。
  • 翠微:指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繙譯

山頭的禪室裡掛著僧人的衣服,窗外空無一人,衹有谿邊的鳥兒在飛翔。黃昏時分,我正走在下山的路上,卻忽然聽到鍾聲從青翠的山間傳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綦毋潛在山中寺廟的所見所感。詩中,“山頭禪室掛僧衣”一句,既表現了寺廟的甯靜,又暗示了僧人的離去,增添了一絲孤寂之感。“窗外無人谿鳥飛”則進一步以自然景物的動態來襯托出禪室的靜謐。後兩句“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鍾聲連翠微”,詩人通過黃昏下山的場景和遠処傳來的鍾聲,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表達了對禪境的曏往和對自然的親近。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傳達出一種甯靜淡遠的心境。

綦毋潛

綦毋潛

綦毋潛(生卒年不詳),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約開元十四年(約726年)前後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陝西周至)尉,遷右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後歸隱,遊江淮一代,後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於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後人認爲他詩風接近王維。《全唐詩》收錄其詩1卷,共26首,內容多爲記述與士大夫尋幽訪隱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