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忽驚胡馬來,秦宮桃李嚮明開。
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
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夫子紅顏我少年,章臺走馬著金鞭。
文章獻納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與君自謂長如此,寧知草動風塵起。
函谷忽驚胡馬來,秦宮桃李嚮明開。
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
拼音
譯文
過去在長安時沉緬於花前月下,與當朝的權貴們同飲一杯酒,
那高傲的氣槪使豪傑之士佩服,放蕩不羈從不肯落在他人身後。
當時我年輕好勝,揮著金鞭奔馳在長安的章臺街上。
在宮中曾向皇帝獻上優美的文章,長久地留在珍貴筵席上聽歌觀舞。
總覺得可以長久這樣下去,誰知竟然爆發了安史之亂。
函谷關被胡人騎兵佔領,許多人才像桃李向陽一樣,得到朝廷的重用。
而我卻被遠遠地流放夜郎,什麽時候纔能遭逢金雞大赦,使我回到家中啊。
注釋
五侯(hóu):《漢書·元后傳》: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譚爲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紅陽侯,根曲陽侯,逢時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侯,爵位名。
七貴:呂、霍、上官、趙、丁、傅、王。
五侯七貴:唐人多以漢暗喩本朝之事,故五侯七貴借指當時與李白結交的達官顯貴。
氣岸:猶意氣,傲岸的氣槪。
章臺:漢時長安城有章臺街,是當時長安妓院集中之處,後人以章臺代指妓院賭場等場所。《漢書·張敞傳》:“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吏驅,自以便面拊馬。”顔師古注謂其不欲見人,以扇自障面。後世以“章臺走馬”指冶遊之事。
麒麟殿:漢代宮殿名,《漢書·佞幸傳·董賢》:“後上置酒麒麟殿,賢父子親屬宴飲。”
淹留:停留。淹,滯留。
玳瑁(dàimào)筵:指華貴的筵席。玳瑁,一種有花紋的海龜,其殻可鑲製家具。筵,酒席。
謫(zhé):封建時代特指官吏降職,調往邊外地方。
金雞放赦:金雞是古代頒布赦詔時所用的儀仗。後用作大赦之典。
序
這首七言古詩創作於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是李白剛開始被流放到夜郎時所寫的詩作。此詩以往昔之豪放與今日之落魄相比照,透出詩人心境之凄凉與落寞。
賞析
前面八句描繪了詩人春風得意時的生活景象。開頭兩句寫詩人醉眠花柳,與當朝權貴們開懷暢飲。顯示出詩人當時的生活之奢華。後面四句則表現出詩人當時的心態。那時候,詩人風華正茂,豪氣干雲。手握金鞭,走馬章臺,流連瓊筵,出入宮掖,睥睨權豪。花紅酒綠時縱情喝酒,歌舞聲中盡情享受。隨後兩句凸顯出皇帝對詩人的寵信,詩人能够在宮殿中爲皇帝呈獻文章,在酒席上流連忘返。表現出詩人在朝廷上的地位之高。
中間兩句是轉折句,起承上啓下的作用。詩人原本以爲這種同赴侯門、走馬章臺、獻賦金宮、醉臥酒筵的得意生活會永遠持續下去,誰知好景不長,平地風雷,安史之亂爆發了。“函谷忽驚胡馬來”,即指安史叛軍攻陷潼關,占領東西兩京。一个“忽”字表現出這次戰亂的出乎意料,忽然之間,平靜的生活就這樣被打亂了,詩人再也無法過以前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了。
最後四句是對詩人戰亂爆發後的生活的描述。敵人已經佔領函谷關了,許多昔日同僚因兵興之際,被朝廷越次擢用,好像桃花李花在陽光下盛開。此句或爲詩人對當朝統治者的譴責,詩人眼見國家罹難,生民塗炭,欲爲國效力而不可得,故而生發哀怨之情。最終詩人獨自遠謫夜郎,漂泊天涯。衹能期待能够等到朝廷大赦天下的時候,使詩人能够有機會重新回歸朝廷,爲國家盡一份力。最後兩句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希望辛判官能够施以援手,使詩人能够早日回歸的心情。
此詩回憶昔日在長安的得意生活,對長流夜郎充滿哀怨之情,通過今昔對比,寫出他此時此刻企盼赦還的心情。詩中今昔處境的強烈對比,自然有博取辛判官同情之心,也暗含有期待援引之意。由於李白此詩直露肺腑,對當年得意生活頗有炫耀之意,不無庸俗之態,所以歷來不少讀者認爲它非李白所作,即使肯定其豪邁氣象,也顯得極爲勉強。不過窮苦潦倒之時,落魄失意之後,人們都不免會對當年春風得意的生活充滿眷念,尤其在一箇陷入困境、進人晚年依靠回憶來支撐自己的的詩人身上,這種眷念更會牢牢地佔據他的心靈。
詩中使讀者看到了詩人凡俗的一面,對失去繁華與功名的痛苦。只是詩人凡俗的這一面幷沒有主導詩人的精神生活。在更多的痛苦與不稱意中,詩人是將自己的精神放飛在大自然中,放飛在睥睨一切的狂放與飄逸中。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爲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裏指李白流放的地方,在今貴州桐梓一帶。
- 氣岸:氣概,意氣。
- 章臺:漢長安街名。
- 麒麟殿:漢未央宮中殿名。
- 玳瑁筵:豪華、珍貴的宴席。
翻譯
從前在長安的時候沉醉於花街柳巷,與五侯七貴一同飲酒。氣概遠遠超過豪傑之士,瀟灑風度絕不甘落他人之後。辛先生正值青春年少而我也是少年,在章臺走馬揮着金鞭。在麒麟殿獻上文章,在玳瑁筵前盡情歌舞。我和你自然認爲會一直這樣下去,怎料到草木搖動、戰亂忽起。函谷關忽然驚訝於胡人的兵馬到來,秦宮的桃李在黎明時纔開放。我發愁要遠謫到夜郎去,什麼時候才能像金雞大赦那樣被放回。
賞析
這首詩回憶了詩人昔日在長安的豪奢生活,與豪士一起飲酒作樂、意氣風發,既有才學能在麒麟殿進獻文章,又能在豪華宴席上盡情歌舞。然而世事無常,戰亂突起,詩人遭遇流放夜郎之禍,充滿了對命運的感慨。詩中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在,表達了對人生變化的無奈和對重回自由的渴望。整體意境既有昔日的豪邁與繁華,又有後來的失意與愁緒,生動地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