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敗華陽下,身竟爲土灰。
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
簫管有遺音,樑王安在哉?
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
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來。
夾林非我有,朱宮生塵埃。
軍敗華陽下,身竟爲土灰。
拼音
序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一)》,批評曹魏政權荒淫腐朽,指出其必定滅亡的命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駕言:駕車出遊。言,語助詞。
- 吹臺:又稱繁臺,是春秋時梁王所築。
- 蒿萊:野草。
- 糟糠:酒滓、穀皮等粗劣食物,此處喻指貧苦的生活。
- 夾林:地名。
翻譯
駕車從魏都出發,向南眺望吹臺,簫管之聲似乎還有遺留的餘音,而梁王如今又在哪裏呢?戰士們吃着糟糠之食,賢能的人處在野草之間。歌舞之曲還未終了,秦兵又再次到來。夾林已經不再爲我所有,華麗的宮殿也已蒙塵。軍隊在華陽之下遭遇戰敗,身體最終也化爲了塵土。
賞析
這首詩借古諷今,通過對戰國時期魏國的興衰描繪,抒發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感慨。前兩句寫詩人駕車出遊,對吹臺的遙望,引發對歷史的思索。中間幾句寫戰士生活艱苦,賢能之人被埋沒,而統治者卻沉湎於歌舞享樂,秦兵一來,一切都化爲烏有,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和戰亂的殘酷。結尾描寫曾經的繁華不再,生命無常,增添了蕭索淒涼之感。整首詩在對比中流露出深深的悲哀和無奈,具有深刻的現實批判性和歷史滄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