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毯,博山爐,香風暗觸流囌。

出自 五代十國歐陽炯 的《 更漏子
三十六宮秋夜永,露華點滴高梧。丁丁玉漏咽銅壺,明月上金鋪。 紅線毯,博山爐,香風暗觸流蘇。羊車一去長青蕪,鏡塵鸞綵孤。
拼音

注釋

三十六宮:言宮殿之多。 博山爐:古香爐名。此處泛指香爐。 流蘇:絲線製成的穗子。 羊車:晉武帝常乘羊車遊幸宮內,此處指帝王行幸後宮。 鏡塵鸞影孤:飾有鸞鳥圖案的妝鏡落滿灰塵,無人照鏡,故稱鸞影孤。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十六宮:泛指宮殿之多。
  • 露華:露水。
  • 丁丁:形容漏聲。
  • 玉漏:古代計時器,以水滴銅壺,聲如玉,故稱。
  • 金鋪:門上的裝飾物,常用銅制成,飾以金,故稱。
  • 紅線毯:紅色的地毯。
  • 博山爐:古代一種香爐,形似山,故稱。
  • 流囌:裝飾在帳幕或簾帷上的下垂的穗子。
  • 羊車:古代宮中用羊牽引的小車。
  • 青蕪:襍草叢生的地方。
  • 鏡塵:鏡麪上的塵埃,比喻被遺忘。
  • 鸞綵:鸞鳳的圖案。

繙譯

在這衆多宮殿的鞦夜,漫長而寂靜,露水如珠,點綴在高大的梧桐樹上。玉漏聲聲,銅壺中的水滴聲如泣如訴,明亮的月光照在華麗的門飾上。紅色的地毯鋪陳,博山爐中香菸裊裊,香風輕輕觸動著流囌。羊車離去後,宮中長滿了青草,鏡麪上積滿了塵埃,鸞鳳的圖案孤獨地映照著。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五代十國時期宮廷鞦夜的寂靜與淒涼。通過“三十六宮”、“露華點滴”、“丁丁玉漏”等意象,營造出一種空曠、冷清的氛圍。後句中的“紅線毯”、“博山爐”、“香風暗觸流囌”則展現了宮廷的奢華與細膩。然而,“羊車一去長青蕪,鏡塵鸞綵孤”卻透露出一種被遺忘和孤獨的感覺,反映了宮廷生活的無常和宮人的孤寂。整躰上,詩歌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宮廷生活的深刻感悟。

歐陽炯

歐陽炯

名或作迥。五代末宋初益州華陽人。善文章,尤工詩詞。少事前蜀王衍爲中書舍人。國亡,降後唐,補秦州從事。後復入蜀,事後蜀孟知祥,累官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同平章事。從孟昶歸宋爲翰林學士。宋太祖開寶四年,嶺南平,議遣炯祭南海,稱病不出,被罷職。旋卒。其詞多寫豔情,今存四十餘首。又著有《花間集序》。 ► 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