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老竹雖老,仍矯天挺拔,梢可拂雲,而我並不大老,卻只能像家居茂陵時的司馬相如一樣,甘守清貧。風吹竹聲時,彷彿雨嘯;而風和景明時,一小鳥棲息枝頭,其景卻可映入酒樽之中。
注釋
古竹:指老竹,相對新筍言之。
茂陵:《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千畝:語出《史記·貨殖列傳》:“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戶侯等。”
尊:同“樽”。
賞析
這首詩以司馬相如歸臥茂陵自喻,慨嘆自己家居昌谷時的清貧生活。詩的開頭兩句“古竹老梢惹碧雲,茂陵歸臥嘆清貧”,意爲老竹雖老,仍矯天挺拔,梢可拂雲,而自己年紀並不大老,卻只能像家居茂陵時的司馬相如一樣,甘守清貧。“古竹”是相對新筍言之。“茂陵歸臥”,《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司馬相如曾爲孝文園令,因病免官,家居茂陵,而詩人自己也失意家居,貧困潦倒。“嘆清貧”,並不見於史書記載,但卻是詩人自己處境的生動寫照。李賀雖忝爲唐王室的後裔,但一生只做過奉禮郎之類的小官,甚至因爲父名的緣故,連進士考試也不能參加,與李商隱一樣“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辭官家居後更過着清貧的生活,以至兩年後在貧病中死去,一“嘆”字,感慨萬分。“風吹千畝迎雨嘯,鳥重一枝入酒樽。”這兩句寫的是另外兩種形態下的竹枝形象。其一是風吹雨嘯之中。“雨嘯”,非雨聲,而是風吹竹聲,彷彿雨嘯。這是大片竹林纔有的現象,老竹葉堅硬而挺,相互碰撞,聲音清脆。竹葉也可製成葉笛,吹奏起來聲音嘹亮悅耳。千畝之竹,其情景氣魄自與“家泉石眼兩三莖”之竹不同,風吹過後聲浪如排山倒海;而風和景明之日,一小鳥棲息枝頭,其景卻可映入酒樽之中,這又是何等靜謐安閒。這情景於竹本身而言,卻道出其一個特點:堅韌,不管怎麼彎曲也不易折斷。“皎皎者易污,嶠嶠者易折”,這於竹枝卻不然,它是既堅又韌,而且無畏於寒冬的風刀霜劍,而被與松柏一起稱作“歲寒三友”。
清代大畫家鄭板橋曾誇張地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往今來,喜竹、詠竹、畫竹的騷客、丹青手是頗多的,而這組詩在衆多的詠竹佳作中也堪稱上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昌谷北園:李賀的故鄉,位於今河南省宜陽縣。
- 古竹:指年代久遠的竹子。
- 惹:招引,這裏指竹梢高聳,似乎觸碰到碧雲。
- 碧雲:青天上的雲。
- 茂陵:漢武帝的陵墓,這裏借指長安。
- 歸臥:指辭官歸隱。
- 清貧:生活貧困。
- 千畝:形容竹林廣大。
- 迎雨嘯:在雨中發出聲響,形容竹子在風雨中的景象。
- 鳥重:鳥兒棲息,使枝條顯得沉重。
- 酒尊:酒杯。
翻譯
古老的竹子,老梢高聳,似乎觸碰到了碧雲, 我辭官歸隱在茂陵,嘆息生活的清貧。 風吹過廣大的竹林,迎接雨水發出聲響, 鳥兒棲息在枝頭,使得枝條顯得沉重,彷彿進入了酒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昌谷北園新竹的景象,通過古竹老梢與碧雲相接的意象,展現了竹林的高大與古老。詩中「茂陵歸臥嘆清貧」一句,表達了詩人辭官歸隱後的生活狀態,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的清高情懷。後兩句通過對風雨中竹林和鳥兒棲息的描寫,進一步以自然景象來象徵詩人內心的寧靜與淡泊。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李賀詩歌中獨特的自然觀和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