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弄殘照,晚蜩淒切。
煙水闊,高林弄殘照,晚蜩悽切。碧砧度韻,銀牀飄葉。衣溼桐陰露冷,採涼花時賦秋雪。嘆輕別,一襟幽事,砌蛩能說。
客思吟商還怯,怨歌長、瓊壺暗缺。翠扇恩疏,紅花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風,恨最恨、閒卻新涼時節。楚簫咽,誰寄西樓淡月。
拼音
譯文
輕煙迷濛江天寥廓,一縷夕陽的餘光,在林梢處暫歇,宛如玩弄暮色。晚蟬的叫聲悲涼嗚咽。搗衣砧敲出秋聲秋韻,井邊處飄下梧桐的枯葉。我站在梧桐樹下,任憑涼露沾溼衣鞋,採來一枝蘆花,不時吟詠這白茫茫的蘆花似雪。感嘆與她輕易離別,滿腔的幽怨和哀痛,只有臺階下的蟋蟀替我訴說。
客居中吟詠着秋天,只覺得心情寒怯。我長歌當哭,暗中竟把玉壺敲缺。如同夏日的團扇已被捐棄拋撇,如同鮮豔的荷花枯萎凋謝,一切芳景都已消歇。我在蕭瑟的秋風中傲然獨立,心中無比怨恨,白白虛度了這清涼的時節。遠處傳來簫聲悲咽,是誰在憑倚西樓側耳傾聽,身上披着一層淡月。
注釋
玉京秋:詞牌名。周密自度曲,屬夾鐘羽調,詞詠調名本意。
長安:此處借指南宋都城臨安。
夾鐘羽:一種律調。
一解:一闋。
「晚蜩凄切」句: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蜩,蟬。
「碧砧度韻」句:有靑苔的石砧傳來有節奏的搗衣聲,井旁落滿枯黃的桐葉。
銀牀:井上轆轤架。古樂府《淮南王篇》:「後園作井銀作牀,金甁素綆汲寒漿。」庾肩吾《九日傳宴》詩:「玉醴吹巖菊,銀牀落井桐。」
凉花:指菊花、蘆花等秋日開放的花,此地係指蘆花。唐·陸龜蒙《早秋》詩:「早藕擎霜節,凉花束紫梢。」
秋雪:指蘆花,即所采之凉花。
砌蛩:臺階下的蟋蟀。
吟商:吟詠秋天。商,五音之一,《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
瓊壺暗缺:敲玉壺爲節拍,使壺口損缺。
翠扇恩疏:由於天凉,主人已捐棄扇子。
「紅花香褪」句:古代女子有贈衣給情人以爲表記的習俗;屈原《九歌·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醴浦。」
楚簫咽:相傳爲李白所寫《憶秦娥》詞:「簫聲咽,秦娥楚斷秦樓月。」
誰倚:各本作「誰寄」,此從《詞綜·卷十九》、知不足齋叢書本《蘋洲漁笛譜》。
序
此詞爲客旅臨安,感秋傷懷之作。上闋寫景傷別。「煙水闊」五句寫詞人黃昏佇望之景,以宏大的筆勢展現了一幅烟雲浩渺,秋水遼闊,高林蔽日的蒼茫空遠的秋景。「碧砧度韻」由物及人、寫出臨安婦女寒夜搗衣,令人聯想到「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感人情景,曲寫出對家鄉妻子的懷念。「嘆輕別」三句,藉物傳情,藉蟋蟀悲凄的啼叫傳達滿懷幽怨。下闋寫客思怨恨。「客思」二句以「客思」、「怨歌」總上挽下,申發「幽事」之恨怨。「恨最恨」以兩「恨」字揭示出人生巨恨深痛乃在遭到閑棄!堪稱辭情哀絶。最後以「簫咽」之凄切,月夜之寄情,營構悠遠的意境,畱給讀者凄寂無窮的餘韻。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贊此詞「精金百煉,旣雄秀,又婉雅」。
賞析
這首詞先是用了大量描寫。一派水天空闊、蒼茫無際的寥廓景象,盡收筆底,展示了一幅廣闊的背景,然後收近,寫秋日婦女洗衣的景象。上闋寫景,由遠至近。首句「烟水闊」,從遠大處落筆,視野開擴,展現出遼闊蒼茫的天景色。
「高林」以下四句,景物漸漸拉近,仰觀俯視,頗有聲色。夕陽西下,高樹搖風,一箇「弄」字,氣勢全出。樹上的哀蟬,已是「病翼經秋」,叫聲凄切婉轉。寓情於景,境殊依黯。「高林」句意工句穩,是聲色兼勝之筆。搗衣石著一「碧」字,靑苔綠水,都在眼中,石井欄稱爲「銀牀」,極見潔凈淸朗,耳聞度韻,目見「飄葉」。這四句,色彩冷淡,聲響凄淸,有層次地描繪出一幅湖天秋暮圖。在這背景下,「衣濕」二句纔出現了感懷秋傷的人。桐陰久立,寒露沾衣,時已由暮入夜,不由得詞人心緒翻滾。「采凉花,時賦秋雪」,頗似方岳的「黯西風,吹老滿汀新雪」(《齊天樂》)。
張炎的「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命意相近,卻更爲精微。曏來詩詞裏一見到蘆花,自然就聯想到《詩經》中所言的「秋水伊人」。這就自然地引入了別恨。「嘆輕別」,追悔疇昔的離別,慨嘆現時的相見無期。階下蟋蟀泣訴低嗚,仿佛替人傳出滿懷的幽怨。
以下緊接別恨作進一步的傾訴。「客思」二句,極寫胸懷鬱結之狀,秋聲商調凄楚徘徊,以至不能自勝,反復吟唱中不覺敲缺了唾壺,足見心中之愁苦。草窗用在歇拍處,上承「幽事」,不必説明,意已反透。「客思吟商還怯」,緊承「砌蛩」,是將詞人的鄉思與秋蟲的淸吟打幷一起的手法。「怯」字很有力度。
「怨歌長、瓊壺暗缺」二句進一步抒寫恨情。此二句語出淸眞(周邦彥)《浪淘沙》「怨歌永,瓊壺敲盡缺」,而沉痛過之。「翠扇」三句,描寫殘荷凋零景象,寫出秋思之深沉悠長。恩疏、香褪、消歇,漸進的過程是漸淡漸遠,「翻成消歇」乃出於意料之外,而這麽三句,也就可知他追憶往事之多,時間之長,情意執著眞切,以至於無法排解,揮之不去。「玉骨西風」,俊爽高潔,自是一片淸境,而所懷之人不能與之共感秋思,眞是莫大的遺恨。這與李太白的「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同一神理。寫到此處,讀者似覺言語道盡,該是弦絶響歇了,可是,筆鋒突轉,「楚簫咽」,簫聲幽咽,裊裊飄來,更使愁緒爲織無以排解。結尾二句即景,以動映靜,益增凄然之感,以問作結,令人回味不已,頗有餘音繞梁之感。
全首詞結構嚴密,井然有序,語言精煉,著筆淸雅,确爲千錘百煉之作。感秋懷人的客愁別恨,不滯實事,亦不直言,而是憑藉最具特徵的事物的描寫,逐層烘染,委委道出。讀者在體會蟬聲、蛩聲、砧聲、簫聲中、浮想聯翩,情緒隨之起伏,不由得感到了作者秋思的悠長纏綿,不禁要與之一道感慨嗟噓了。
周密
周密,字公謹,號草窗,又號霄齋、蘋洲、蕭齋,晚年號弁陽老人、四水潛夫、華不注山人,南宋詞人、文學家。祖籍濟南,先人因隨高宗南渡,落籍吳興(今浙江湖州),置業於弁山南。一說其祖後自吳興遷杭州,周密出生於杭州。宋寶祐(1253~1258)間任義烏令(今年內屬浙江)。宋亡,入元不仕。周密擅長詩詞,作品典雅濃麗、格律嚴謹,亦有時感之作。能詩,擅書畫。與吳文英(號夢窗)齊名,時人稱爲“二窗”。與鄧牧、謝翱等往還。著述繁富,對保存宋代杭州京師風情及文藝、社會等史料,貢獻很大。曾在吳興家中設“書種”、“志雅”兩座藏書樓,藏書42000餘卷,及祖上三代以來金石之刻1500餘種。但生前已散去不少。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