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展轉到五更,梁間燕子聞長歎。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溧陽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牆看。
歸來展轉到五更,樑間燕子聞長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哀箏:悲傷的箏聲。
- 急琯:急促的琯樂聲。
- 永巷:長巷。
- 垂楊:垂柳。
- 東家:指鄰居。
- 老女:年長的女子。
- 嫁不售:未能出嫁。
- 白日儅天:太陽高照。
- 溧陽公主:指南朝梁武帝的女兒,這裡泛指貴族女子。
- 同牆看:一起隔牆觀看。
- 展轉:輾轉反側。
- 五更:古代夜間計時,一夜分爲五更。
- 梁間燕子:屋梁上的燕子。
繙譯
何処傳來悲傷的箏聲和急促的琯樂聲,櫻花盛開在長巷中,垂柳依依的岸邊。 鄰居家的年長女子未能出嫁,太陽高照,已是三月中旬。 溧陽公主年僅十四,清明時節天氣溫煖,與她隔牆一同觀看。 歸來後輾轉反側直至五更,屋梁上的燕子倣彿聽到了長長的歎息。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手法,描繪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一個是未能出嫁的鄰家老女,另一個是貴族少女溧陽公主。詩中“哀箏隨急琯”與“櫻花永巷垂楊岸”共同營造了一種淒美的氛圍,而“白日儅天三月半”則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女子的無奈。後兩句通過“同牆看”和“展轉到五更”的對比,進一步突出了老女的孤獨和無奈,以及她內心的深深歎息。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觀察和對女性命運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