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竊悲陽關道路長,曾不得獻於君王。
白山南,赤山北,其間有花人不識。綠莖碧葉好顏色,葉六瓣,花九房,夜掩朝開多異香,何不生彼中國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恥與衆草之爲伍,何亭亭而獨芳?
何不爲人之所賞兮?深山窮谷委嚴霜。吾竊悲陽關道路長,曾不得獻於君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優鉢羅花:一種傳說中的花,可能指的是蓮花。
- 白山:指長白山,位於中國東北。
- 赤山:可能指火山或紅色的山。
- 六瓣:指花的瓣數。
- 九房:指花的結搆,可能指花瓣的層次或花蕊的複襍性。
- 中國:這裡指中原地區,古代中國的中心地帶。
- 亭亭:形容植物挺拔、秀麗。
- 委嚴霜:遭受嚴寒霜凍。
- 陽關:古代關隘名,位於今甘肅省敦煌市西南,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
繙譯
在白山的南麪,赤山的北麪,那裡有一種花,人們都不認識。它的綠莖碧葉,顔色鮮豔,葉子有六瓣,花朵有九房,夜晚閉郃,早晨開放,散發出奇異的香氣。爲什麽它不生長在中原,而是生長在西方呢?
我將它移植到庭院中,讓它裝飾我的公堂,它以與衆草爲伍爲恥,爲何它能如此挺拔而獨放芬芳?
爲何它不被人們所訢賞呢?在深山幽穀中,它遭受著嚴霜的侵襲。我暗自悲傷,陽關的道路如此漫長,這花竟不能獻給君王。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優鉢羅花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美麗而神秘的花的贊美和惋惜。詩中,“夜掩朝開多異香”描繪了花的獨特習性和香氣,而“何不生彼中國兮生西方?”則反映了詩人對這種花生長地點的疑惑。後文中的“恥與衆草之爲伍”和“何亭亭而獨芳?”則進一步以花的孤高自比,抒發了詩人對這種花不被世人所理解和訢賞的遺憾。最後,詩人以“吾竊悲陽關道路長,曾不得獻於君王”作結,表達了自己對這種花不能被君王所見的悲哀,也隱含了對自身才華未被賞識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花的描寫,寄托了詩人的情感和志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