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醉桃源:詞牌名。雙調,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韻,下片五句四平韻。
芙蓉:即荷花。毛澤東“芙蓉國裏盡朝暉”詩句,就是以芙蓉國借代湖南。
姊:一本作“柳”。
序
《醉桃源·芙蓉》是宋代詞人吳文英所作的一首詞。此詞寫作者觀賞芙蓉(即荷花)時觸景生情想起舊日之事,表達了作者心中愁緒百結的憂傷之情。
賞析
上片“青春”四句扣題,詠荷花。言荷花與百花並不同時在春季裏開放,而是獨自在盛夏中顯示出她青春的美姿。荷花紅裝綠裳搖曳在碧水中最是相宜。風吹荷花,使水中的倒影也在搖曳起舞。水面被風一吹,皺成了彩色的漣漪。馮延巳有句“吹皺一池春水”,夢窗襲之,化作“風來吹繡漪”。
下片“驚舊事”三句,寫觀花而憶舊。言詞人忽地想起舊日之事,擡頭問眉月:“可有神女入夢來?”從此中消息透露出:詞人舊時,有一次曾經攜愛人在一個盛夏的月夜中,共同觀賞過荷花,所以現在詞人觸景生情,而設此一問。“憑闌”兩句,言那些倚欄觀賞荷花的人們只覺得秋肥景美,根本不知道池中荷花卻正在擔憂自己馬上就要枯萎了。其實此非花愁,實是詞人心中愁緒百結,所以特地替水中荷花想象出“花”在“愁”。因此結句“花愁人不知”,實是一種反語。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花姊(zǐ):古代以花擬人,“姊”有年長的意思。
繙譯
青春的花姐妹不同時開放,它淒涼地生出比較遲。豔麗的妝容在臨近水邊時最爲適宜,風吹來吹動它美麗的漣漪。 驚歎過去的事,詢問那長眉。在明月下如仙人從夢中廻來。依靠著欄杆的人衹覺得鞦意正濃。花兒的愁苦人卻不知道。
賞析
這首詞以芙蓉花爲描寫對象,開篇將芙蓉與其他花對比,突出其綻放較晚,有一種別樣的孤寂之感。“豔妝臨水最相宜”形象地描繪出芙蓉花臨水的美麗姿態。下闕轉而寫人對舊事的廻憶與感悟,“憑闌人但覺鞦肥”營造出一種深沉的鞦意氛圍,而結尾“花愁人不知”則傳達出一種花的落寞和無人理解的情愫。整首詞文筆細膩,通過花與人的交融,傳達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和獨特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