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上苑、春生一葦。
螺屏暖翠。正霧卷暮色,星河浮霽。路幕遞香,街馬衝塵東風細。梅槎凌海橫鰲背。倩穩載、蓬萊雲氣。寶階斜轉,冰娥素影,夜清如水。
應記。千秋化鶴,舊華表、認得山川猶是。暗解繡囊,爭擲金錢遊人醉。笙歌曉度晴霞外。又上苑、春生一葦。便教接宴鶯花,萬紅鏡裏。
拼音
注釋
原題下有小字注:履翁帥越。
階:一本作“街”。
賞析
《絳都春》,《夢窗詞集》入“仙呂調”。雙調,一百字,上下片各六仄韻。第二句第一字是領格,宜用去聲字。此調《夢窗詞集》共收六首,但因句逗上下片都不盡相同。所以各詞句數有些差異。大致可分爲,上下各九句,一格;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格;上下片各十句一格共三個格。一般以上片十句,下片九句的爲正格。
“螺屏”三句,敘述觀賞燈屏及點明時間。此言蓬萊閣中的燈屏用翠綠色的螺鈿鑲嵌而成,當暮靄沉沉,晴空中星河閃爍之時,燈屏中就會點燃燭光,用以招徠人們前去觀賞。“路幕”四句,描述燈屏中的風景。此言燈屏上畫着路障屏幕,有人正在供香相迎;又有一隊開路的馬隊,塵土蔽空順風而來。而畫中的蓬萊閣好像就是海上仙山浮載在鰲背上一般,景色美妙而且仙氣飄逸。四句也從暗中點出了“履翁帥越”之意。“寶階”三句,述閣外的夜景。此言天上的北斗星像傾斜的街階一樣開始向西傾轉,月光明亮,夜空中清靜如水。上片描述屏中畫景及記述閣外的夜景。
“應記”三句,舊地重遊。“千秋”兩句,化用漢丁令威學道,化鶴歸遼東的故事,事見《搜神後記》“漢丁令威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徘徊空中而言:‘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衝上天”。此處是說:雖然我離開這裏像丁令威離開故鄉那樣已有多年,但是現在再到這兒舊地重遊,我還是應該記得舊時山水的大致面目。“暗解”四句,憶及舊事。此處是說:記得從前我有一回曾與人一起遊春,並且笙歌歡宴達旦至醉;有一次還暗地裏解開繡花囊,取出一枚金錢來卜取吉凶禍福呢。“又上苑”三句,述眼前景色。“上苑”,即皇宮的上林苑。這裏泛指越州的貴族花園。“一葦”,用達摩“一葦渡江”典故,這裏借代小舟。此處是說:如今我們又來到了以前曾經遊玩過的一處貴族花園中,並且在園中的舟上設宴爲履翁洗塵接風,酒宴處的四周景色彷彿處在萬花似錦的畫鏡裏一樣。下片追憶舊事,並照應“履翁帥越”詞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絳都春:詞牌名。
- 螺屏:即螺鈿(diàn)屏風。
- 霽(jì):雨過天晴。
- 梅槎(chá):梅樹的枝椏。
- 鼇(áo)背:傳說中海上的大龜或大鱉的背。
- 冰娥:即嫦娥,借指月亮。
- 華表: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麪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
- 綉囊:綉花的袋子。
繙譯
螺鈿屏風透著溫煖的翠色。正如同霧靄卷起暮色,銀河在雨過天晴後浮現。道路帳幕傳遞著香氣,街道上的馬沖起塵土,東風細微。梅樹的枝椏好像在海上橫跨鼇背。請穩穩地承載著蓬萊的雲氣。宮殿台堦斜轉,嫦娥的素影,夜晚清瑩如水。 應儅記得。那千鞦的化鶴之事,古老的華表還能認出山川依舊。暗中解開綉囊,爭著拋擲金錢讓遊人們沉醉。笙歌在清晨的霞光之外響起。又到了上苑,春天催生出一片蘆葦。就讓它接著在鶯花中設宴,萬千花朵在鏡子般的景象裡。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蓬萊閣燈屏所展現出的奇幻而美妙的景象。詞的上闋通過對屏上景色的細膩刻畫,如煖翠的螺屏、霧卷暮色、星河浮霽等,營造出一種神秘而瑰麗的氛圍。下闋則引入化鶴、華表等元素,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滄桑感,同時也寫到了人們遊玩的場景。整首詞語言華麗,意境開濶,既展現了美麗的自然景觀,又融入了人文情懷與歷史思緒,給人一種如夢如幻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