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徹乾坤,印透山河。

出自 張養浩 的《 折桂令 · 中秋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爲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拼音

注釋

飛鏡:比喩中秋之月。 玉露泠泠(líng líng):月光清凉、凄清的樣子。泠泠,清凉之貌也。 銀漢:天河。 懨懨(yān yān):無精打采的樣子。

《折桂令·中秋》是元代詩人張養浩所創作的散曲。這首散曲抒發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著力描寫的是月光的澄徹,通過對澄徹月光的反復渲染創造出一種異常寧靜的境界氛圍。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起首一句,排空而入,造語奇崛。中秋之夜,月亮格外圓滿明凈,給人一種新奇之感。以「飛鏡」作比,使人産生一種不知是從何處突然飛來挂到天上的聯想。而「誰磨」一問,更造成一種月光明亮無比的情勢。正因月光亮得出奇,纔引起作者發此驚問。下面兩句,轉入對月光的具體描寫,但作者沒有進行正面描繪,而是采用側面烘託的手法來表現月光的明亮。天地人間,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晝,「徹」、「透」兩字,形象地表現了月光照耀的程度。「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句,又從另一側面來寫,衹是它比前兩句寫得更加空靈。作者從玉露著眼,寫玉露將秋空洗得「銀漢無波」。那瑩潔如玉的秋露,正是皓月映照下的特有産物。「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秋光如洗,月色較往常更爲明凈。縱使如此,也幷沒有妨礙月中桂樹展現其優美灑落的身影。這是對前面的一箇總結,同時又從明月本身來進行描寫。前人曾有「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的詩句,這裏卻一反其意,用「桂影婆娑」的清晰影像來反襯月光的澄徹。通過多側面多層次的反復渲染,烘託出一種明月如水,清幽靜謐的氛圍。面對此情此境,作者不禁情從中來,他引吭高歌,幷嚮月中的嫦娥發問:在這美好寧靜的月夜,怎能不舉杯痛飲,一醉方休呢? 同樣寫月,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主題會有不同的觀察角度和不同的寫法。李白的《月下獨酌》抒發的是世無知音的寂寞之感,他筆下的月旣不解飲,又不懂情,無知而冷漠。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抒發的是坎坷路途中的落寞情懷,他想象中的月宮是「高處不勝寒」,強調的是「月有陰晴圓缺」。張養浩的這首散曲抒發的則是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著力描寫的是月光的澄徹,通過對澄徹月光的反復渲染,創造出一種異常寧靜的境界氛圍。李白、蘇軾等人的詠月名作都是將明月與人事緊緊交織在一起來寫,忽景忽情,情景交融。這首散曲卻與此不同。它把主要筆墨都用在了對明月的描寫上,衹是最後纔在前面描寫的基礎上點出作者內心的感受。這種先景後情、情因景生的寫法似乎已經成了常規,寫不好,往往會落入俗套。其關鍵在於景要切,情要眞,兩者融合得自然。這首散曲成功的奧秘也就在這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折桂令:曲牌名。
  • 飛鏡:比喻月亮。
  • :打磨。
  • :貫通,通透。
  • 乾坤:天地。
  • 印透:映照。
  • 山河:山川河流。
  • 玉露:秋天的露水。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清涼、冷清的樣子。
  • 銀漢:銀河。
  • :波浪。
  • 桂影:桂花樹的影子,這裏指月光下的樹影。
  • 婆娑(suō):盤旋舞動的樣子。
  • 老子:作者自稱。
  • 懨懨(yān yān):精神不振的樣子。

翻譯

那一輪明月宛如飛鏡,是誰將它打磨得如此明亮?月亮照耀着天地,山河都被它映照得清晰可見。秋露清涼,銀河在秋空中顯得格外平靜,沒有波瀾。今晚的月光比平常更加明亮,沒有任何阻礙,桂花樹的影子在月光下舞動。我放聲高歌,想問一問嫦娥,在這美好的夜晚,精神不振,如果不喝酒沉醉,又能怎樣呢?

賞析

這首曲子描繪了中秋之夜的明月清輝,營造出一種寧靜、清冷的氛圍。開篇以問句引出明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接着描述了明月照耀下的天地山河、秋露銀河以及桂影婆娑的景象,細膩而生動,展現出中秋夜的美好與寧靜。作者通過自我高歌和對嫦娥的發問,表達了在這良辰美景中,希望通過飲酒沉醉來盡情享受美好時光的情感。整首曲子意境優美,語言簡潔,情感真摯,讓人感受到中秋夜的獨特韻味。

張養浩

張養浩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爲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爲權貴所忌,被免官。後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後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賙濟,竟爲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 ► 131篇诗文